摘要:姐妹俩紧紧相拥,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妹妹趴在姐姐肩头抽泣道:“姐啊,你怎么现在才回来?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照顾好敏敏,她在5岁的时候就失踪了,到今天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这个做妹妹的真是无颜面对你!”
1989年8月,梁芬玉终于返回了久别40年的故乡。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机场迎接她的亲妹妹竟然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梁芬玉惊愕不已,连忙将妹妹扶起。眼前的妹妹已经老去了,当年离别时,她还只是个13岁的半大孩子。
姐妹俩紧紧相拥,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妹妹趴在姐姐肩头抽泣道:“姐啊,你怎么现在才回来?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照顾好敏敏,她在5岁的时候就失踪了,到今天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这个做妹妹的真是无颜面对你!”
听到这话,梁芬玉如遭雷击。这次回家,她最重要的心愿就是与女儿重逢。却不料,女儿早已失踪,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
回乡的喜悦瞬间化为乌有,失去女儿的打击让梁芬玉久久无法言语……
1949年,那一年梁芬玉29岁,丈夫李承乾31岁,他们的小女儿才八个月大。当时李承乾是国民党的见习教官,在青岛港的一艘军舰上服役。
由于军队纪律严明,李承乾难得回家一次。于是梁芬玉便把13岁的妹妹接来同住,共度日子。
姐妹俩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病逝了,因此梁芬玉对妹妹格外疼爱。父亲是个经常出差的生意人,于是她们起初住在舅舅家,但舅舅和舅妈待她们十分苛刻,不是责骂就是打骂。
外婆心疼两个外孙女,自作主张给父亲找了个继母。然而父亲并不喜欢继母,只在新婚那几天住在家中,此后便对继母冷若冰霜。
后来继母生下一个儿子,本以为可以稳固地位,却不幸夭折于五岁。从此之后,父亲更是不理睬她们,仅偶尔寄些钱来。
姐妹俩与继母关系平淡无奇,即使梁芬玉怜悯继母怜悯,也无法放心将妹妹完全交托给她。所以一直照顾着小妹直到20岁才出嫁。
嫁给军人李承乾后,他被派往美国训练。他希望妻子搬到青岛,这样通信方便。但梁芬玉担心刚长大的妹妹不能适应与继母同住,坚持留在乡下。不久,她生下了女儿敏敏,这才带着妹妹和女儿搬到青岛居住。
尽管如此,梁芬玉总觉得因缺乏母爱,小妹被自己宠坏,有些依赖成性,一刻也离不开姐姐。
而命运总是在猝不及防之际降临:1949年5月的一天,李承乾突然告诉她:“我们可能要立即去台湾,你得赶快决定,是我先走还是你跟我走,把妹妹留下。”
当时军队规定不能携带太多亲属离开。梁芬玉未曾料到未来或许再也无法归来,还想着战争很快结束后能回来接妹妹。
因此,她与小妹商量,让她去济南投奔继母。但小妹哭闹着,坚持要跟随姐姐一起走。梁芬玉耐心地向妹妹解释了很久,她也不忍心让妹妹跟着自己一起受苦。
继母得知消息后,拖着一双小脚走了几天几夜才赶到青岛。看到梁芬玉要带这么小的婴儿去台湾,继母有些担忧。
她提议道:“你若信任我,就把孩子留下吧。这样小的孩子随你东奔西走,不如留在家里,我们娘仨相依为命。有我吃的,就不会饿着她们。”
梁芬玉和丈夫商量了一番,此次前往台湾,未知情况重重。孩子如此年幼,长途跋涉恐怕会生病。不如暂时让继母照顾,等安定下来再接过去。
出发那天风浪很大,继母抱着敏敏,牵着13岁的妹妹站在码头,看着梁芬玉夫妇越走越远。
妹妹起初只是低声啜泣,但看船渐行渐远,她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姐姐,你一定要早点回来接我们!”
敏敏当时还小,如果她能说话,也许会同样撕心裂肺地哭喊吧?
梁芬玉内心悲痛,却硬下心肠不去回望。
刚到台湾时,生活极其艰难。他们夫妻甚至没有落脚之处,只能住在用木头和草搭建的棚子里。四面透风,下雨天根本无法遮挡,很快就会坍塌。一场大雨之后,他们不得不重新搭建新的棚子。
最初食物短缺,李承乾在舰艇上的伙食还算不错,他总是舍不得吃,把食物带回家给妻子。
后来,梁芬玉为李承乾生下三个儿子。因为丈夫是一名军官,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不再为温饱发愁。
然而身在异乡,李承乾也倍感痛苦。他平日无甚爱好,只喜欢喝酒,在烦闷的时候尤其如此。有时周末在家,一个人能喝掉几斤烈酒。梁芬玉理解丈夫的不快,她也想念妹妹和女儿,有时恨不得酩酊大醉,以忘却所有愁绪。
三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全靠梁芬玉一人打理,而丈夫整日沉迷于酒精中,对家庭漠不关心。劝阻无效后,她只能放任他,因为实在没有精力约束他的行为。
后来李承乾嫌家里三个孩子太吵,经常不回家,而是在军人俱乐部喝酒、跳舞。常常深夜满身酒气才回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梁芬玉敢怒不敢言,一大家子都靠这个男人的薪水维持生活。
1959年8月的一天,李承乾又一次在军人俱乐部喝醉,被人抬回家。这次他一身酒气,却一睡不起了。
他长期饮酒熬夜导致身体极度亏损,这次猛烈饮酒后摔了一跤,引发突发性心脏病,就这样猝死在舞厅里,对于一名军人来说,这是何等讽刺啊!
李承乾去世时只有41岁,那时最大的儿子12岁,小儿子才3岁,全都需要梁芬玉一个人养活。
多年来,梁芬玉从未踏足职场,即便是家务活也由保姆代劳。她的丈夫一直在外辛苦挣钱养家,因此,当他突然离世时,她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
幸运的是,尽管李承乾在军人俱乐部意外去世,但作为“因公殉职”,梁芬玉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抚恤金。谨慎的她没有动用这笔钱,而是立即存入银行,为孩子们未来上学做准备。
如果梁芬玉年轻一些,还可以到柜台或餐馆当服务员。但如今年纪渐长,她只能去工地当搬砖的小工。
抚养三个儿子的艰辛让梁芬玉不敢回首往事。
大儿子心疼母亲,中学毕业后便放弃了继续上学,决定打工供两个弟弟读书。他工作了十几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结婚。尽管梁芬玉曾想动用丈夫的抚恤金帮大儿子买房,但大儿子坚持将那笔钱留给弟弟们。
两个小儿子也很争气,都顺利大学毕业。
1987年,二儿子在澳洲旅游时结识了一位大陆商人,通过这层关系,梁芬玉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并与之取得联系。这一别就是38年,当想到即将见到妹妹和女儿时,所有的辛苦似乎都变得值得了。
然而,妹妹的回信却言辞含糊,没有详细说明这些年的生活情况,只是一再催促姐姐赶紧回家。当时的梁芬玉并不知道,这些年来家中经历了怎样的巨变。
在他们离开青岛后不久,继母带着妹妹和敏敏回到了济南老家。继母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一边给别人做针线活、洗衣服,一边照顾两个女孩。
不久之后,梁芬玉的父亲与城里的寡妇好上,再也不管家里,每天沉迷于寡妇家的鸦片烟雾中。
由于家庭困窘揭不开锅,继母只好让妹妹去找父亲要钱。妹妹在寡妇家的门前等着抽大烟的父亲,他不过足瘾根本不会出来。
在又累又饿无处可去的时候,她等了许久才见到提着鸟笼慢悠悠走出的父亲,却被寡妇拦住求助无果。父亲不仅不给钱,还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寡妇,用来供她儿子上学。
继母和妹妹没得到任何财产,无奈辍学在家的日子十分艰难,但她一直安慰自己姐姐会回来,到时候就能解脱困境。而小敏敏虽然懂事健康,也只是勉强熬过五岁生日。
17岁那年,妹妹认识了一名解放军连长,两人结婚后因为丈夫调动工作搬到了厦门,小敏敏则留在老家跟随继母生活。一年后,他们返回济宁想接走小敏敏,却发现继母和孩子都已消失。
邻居告诉他们,在走之前,小敏敏已经走丢,而继母则跟随一个卖竹器的外地人离开了。妹妹未曾料到,在短短一年内,家中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故。继母在丢失孩子后,竟不告而别。
妹妹彻底崩溃,她四处打听继母的下落。当时她已怀有身孕,由于心急如焚、劳累过度,竟在老家早产。这个孩子因未足月,不久便夭折了。妹妹大病一场,从此再也无法生育。
得知妻子在老家早产且情绪不稳,妹夫火速赶回,希望能将妻子接走。然而,妹妹因找不到敏敏,无论如何都不愿离开,一直喃喃自语着对不起姐姐的话语。
来源:史论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