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81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艾叶,是很多人厨房、阳台、甚至农村老屋里常见的一种植物。它的味道独特,有点辛、有点苦,闻起来让人立刻想起端午节或老家的灶台。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其实藏着不少“本事”。
尤其是艾叶干了以后,千万别随手扔掉!今天我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就来跟大家聊聊——艾叶干了之后,怎么科学用、用得值、用得安心。
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辛苦,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驱虫。现代药理也有不少研究支持艾叶的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尤其是晒干后的艾叶,其药性更集中、保存更方便,使用方法也更灵活。
根据《中国药典》和《中药大辞典》的记载,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种有机酸等成分,这些物质在干燥保存后依然稳定,不仅保留了药效,部分成分甚至会更加浓缩。
所以说,艾叶干了反而更好用,关键是要用对方法。
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长辈在屋里烧艾草,尤其是夏天蚊虫多的季节,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传统方法。
艾叶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驱虫、杀菌作用。国家卫健委在《新冠肺炎预防建议》中也提到过中药熏蒸在空气消毒方面的辅助作用。
晒干的艾叶更容易点燃,一小把点燃后放在金属盘中慢慢熏烧,可以有效驱蚊、改善潮湿环境,尤其适合南方梅雨季节使用。
不过也要注意:
房间熏蒸时保持通风,避免烟雾浓度过高刺激呼吸道;
年老体弱、孕妇、哮喘患者要慎用;
有宠物的家庭建议不要频繁熏蒸,以免刺激宠物呼吸系统。
如果不想点燃,也可以将干艾叶放在纱布袋中,放置在衣柜、鞋柜、厨房角落,既能防虫又能除味。
这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用法了。尤其在潮湿、寒凉体质的人群中,艾叶泡脚几乎是“家庭标配”。
艾叶泡脚的好处在于:
通过热水使血管扩张,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皮肤吸收挥发成分,缓解寒湿引起的关节酸痛、手脚冰凉;
气味温暖辛香,有助于改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泡脚的时候建议:
每次使用30~50克干艾叶,加热水煮沸10分钟后倒入泡脚桶;
加入适量温水调节温度,保持在40℃左右为宜;
每次泡脚控制在20分钟以内,泡至微微出汗即可。
不推荐每天都泡,每周2~3次足矣。如果感觉身体特别乏力、舌苔厚腻、关节不适,可以连续泡3天观察改善。
但要提醒的是:
孕妇、糖尿病足、皮肤破损人群需谨慎使用;
泡脚后要记得及时擦干脚部,防止湿气再次侵入。
你可能没听说过,用干艾叶做枕芯,其实也有讲究。艾叶的香味中含有迷迭香酸、桉叶油素等成分,有一定的芳香醒脑作用。对于经常鼻塞、头晕、睡眠浅的人来说,艾叶枕是一个很温和的改善方式。
制作方法也不复杂:
取300~500克晒干的艾叶,揉碎后装入透气的棉布枕袋;
枕芯建议加入荞麦壳或决明子增加支撑感;
每个月晾晒一次,保持干燥防霉。
很多患有慢性鼻炎、季节性过敏的患者反映,使用艾叶枕后鼻腔通气感明显改善。当然,这并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但作为辅助手段是安全可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对挥发油过敏,首次使用建议观察几天反应,如出现头晕、皮肤瘙痒应立即停止使用。
虽然艾叶是中药材中比较温和的一种,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适合。
这几类人群使用前请格外小心:
孕妇:艾叶性温,有活血作用,孕期慎用,尤其是艾灸或熏蒸;
皮肤敏感人群:艾叶中的挥发油可能引起接触性过敏;
干燥体质或热性体质:如口干舌燥、易上火的人群,用艾叶可能加重症状;
有基础病的老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使用艾叶泡脚应先咨询医生。
此外,艾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有些人把它当成治病“神药”,这是不科学的。艾叶的作用更倾向于调理和预防,而不是治愈疾病。
一株看似不起眼的艾叶,干了之后其实更有用。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科学的使用方法。
想驱虫净化空气?点燃干艾叶熏屋子,记得通风;
想祛寒湿、放松身体?用干艾叶泡脚,别泡太久;
想醒脑安神、缓解鼻塞?做个艾叶枕试试,透气才重要。
但也请记住,艾叶不是万能的,它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帮手,不是代替医生的“大医生”。用得好,它是调理体质的好工具;用错了,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下次看到晒干的艾叶时,不妨留上一小把。它不会让你立刻变健康,但可能在某个疲惫的夜晚、潮湿的雨天、头昏脑胀时,给你一丝温暖的缓解。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规范》. 2020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A review of its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2023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建议指引》. 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生活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