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故患上胃癌?研究发现:患上胃癌,背后有5点原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4 22:48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3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先生今年刚满45岁,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但最近连续几个月总觉得胃部隐痛、饭后胀气。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胃炎,直到一次体检查出胃癌早期,一家人都懵了。

“我家没遗传史,平时也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会患上胃癌?”李先生一脸疑惑。

事实上,胃癌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它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胃癌的形成背后,常常隐藏着以下五个关键诱因。

很多人听说过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它的“危险等级”有多高。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4年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根据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成年人中约一半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其中一部分人,胃黏膜会逐渐发生萎缩、肠化,最终演变为癌变。

幽门螺杆菌通过共餐、口口传播极易传染。一旦感染,无明显症状是常态,但它却在悄悄破坏胃黏膜屏障。

医学上强调,若确诊感染,请严格完成根除治疗,尤其是家庭成员中有人确诊胃癌或胃溃疡时,更要重视集体筛查与治疗。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少人三餐不定、暴饮暴食、爱吃夜宵,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习惯正在悄悄“喂养”胃癌。

胃是一个需要规律运作的器官。长期饥一顿饱一顿,会打乱胃酸分泌节律,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形成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为癌变埋下伏笔。

此外,爱吃腌制品、烧烤、油炸、重口味食物的人,胃癌风险更高。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在胃内与蛋白质反应形成亚硝胺类致癌物,直接攻击胃细胞DNA。

专家建议:规律饮食、清淡少盐、避免过烫,是给胃最好的保护

“只是胃痛,吃点药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对待胃病的态度。然而,胃癌往往就是从“轻微胃病”一步步演变而来

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土壤”,而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生都属于癌前病变。若得不到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就可能逐渐发展成胃癌。

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报道,约10%—15%的胃癌患者有明确的胃病史,但由于忽视症状、盲目服药,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因此,持续胃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不能轻视,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做胃镜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知道吸烟伤肺,却忽略了它对胃的伤害。

烟草中含有数十种致癌物质,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与基因突变。大量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

而酒精则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亚硝胺形成。特别是空腹饮酒,对胃的伤害更大。

吸烟+饮酒,是胃癌发展的“双刃剑”。如果你有这两个习惯,请尽早戒除,不仅为了胃,更是为了整体健康。

虽然遗传因素在胃癌中的占比不高,但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胃癌的人,风险确实更高

此外,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胃癌高发年龄段集中在45岁以上,男女皆有发生。

不过,遗传只是一个“起点”,真正引发癌变的,是后天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惯。这意味着,即便有家族史,也可以通过健康管理,远离胃癌。

胃癌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预防。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胃癌早筛早诊技术方案》等权威文件,以下5个行为被证实能有效降低胃癌风险

1.定期做胃癌筛查:尤其是有胃病史或家族史者,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2.根除幽门螺杆菌:确诊感染后,按疗程规范治疗,并做好家庭成员联防。

3.保持规律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少吃腌制、烧烤、过烫食物。

4.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

5.重视胃部信号:持续不适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药拖延病情。

胃癌不是突然袭来,它往往是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结果。

别等到身体拉响警报才去重视它。从今天起,保护好自己的胃,就是守住了健康的“防线”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胃癌早筛早诊技术方案(试行)》. 2021年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共识报告(2022年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分析报告(2023年)》

来源:阳中医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