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2万5千里长征,为何张学良会感慨是令他折服的历史奇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10:24 2

摘要:晚年的张学良,在远离故土的幽居岁月中,常常陷入对往事的追忆。当思绪触及那段风雷激荡的岁月,他总会想起一支队伍——在围追堵截中艰难跋涉、最终抵达陕北的红军。这位曾统领东北军与红军正面交锋的“少帅”,在历经半世沧桑后,却对这支队伍及他们所完成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发出

晚年的张学良,在远离故土的幽居岁月中,常常陷入对往事的追忆。当思绪触及那段风雷激荡的岁月,他总会想起一支队伍——在围追堵截中艰难跋涉、最终抵达陕北的红军。这位曾统领东北军与红军正面交锋的“少帅”,在历经半世沧桑后,却对这支队伍及他们所完成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发出了发自肺腑的感叹。

张学良

1935年,当中央红军主力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陕北,张学良作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曾亲临前线部署。在东北军与红军数次交锋中,张学良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他通过情报系统与前线将领的报告,了解到这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队伍,竟蕴藏着惊人的韧性与意志。他后来在回忆中坦陈:“当时我们东北军,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围剿他们,可就是打不垮!他们好像打不死似的。”这初步的“打不死”印象,让张学良这位职业军人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随着接触增多,张学良对红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注意到这支队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不仅没有溃散,反而在严酷的淘汰与锤炼中凝聚得更为紧密。更让他惊讶的是红军内部独特的政治工作体系。张学良曾感慨:“他们那个政治工作厉害啊! 他们走到哪里,都能跟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知道他们是穷人的队伍,真心实意帮他们。”红军在长征中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宣传革命道理,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万水千山之间,这种强大的组织动员与政治信念的渗透力,与当时军纪松弛、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鲜明对比。

红军长征胜利后,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张学良的目光逐渐聚焦到红军的核心人物——毛泽东身上。他以其军事家的专业眼光,审视着毛泽东在长征中展现出的非凡谋略。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堵中灵活穿梭,巧妙摆脱险境,张学良认为这体现了“用兵如神”的境界。当红军面临分裂危机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坚持北上抗日的主张,最终引领红军走向新的战略支点。张学良对此由衷钦佩:“毛先生这个人,有主张,有办法,是个领袖。 他认准了的路,千难万险也要走通。”在张学良眼中,毛泽东正是红军这支队伍的灵魂与舵手,其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长征得以胜利完成的关键。

叶剑英(左一)、毛泽东主席(左二)、张国焘(右一)等在川北草地

张学良的思考并未停留在军事层面。他深刻认识到,长征的胜利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与信仰力量的伟大胜利。在晚年口述历史中,他多次提到:“红军为什么能走完长征?我看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头装着老百姓,装着救中国的信念。这个信念,比钢铁还硬。”正是这种超越个体生死、矢志改变民族命运的崇高理想,支撑着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创造了人类精神史上的不朽奇迹。张学良从红军身上看到了一种国民党阵营中普遍缺失的“精气神”——一种由坚定信仰激发出的无畏勇气和牺牲精神。

西安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开启正式谈判。图为国共两党代表周恩来(右)、叶剑英(左)、张冲(中)在西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36年底,民族危亡的紧迫现实促使张学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决定——发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转折背后,固然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大义驱动,但张学良对红军及其领袖认识的深刻转变,无疑也是重要的思想基础。他曾直言:“和共产党接触后,发现他们抗日的决心是真的,而且是有办法的。”长征所展现出的红军的顽强生命力、高度组织性和明确的救国目标,使张学良确信,这支队伍是民族救亡不可或缺的坚定力量。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证明了张学良眼光的前瞻性,也印证了长征赋予这支队伍的使命与力量。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口,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直属机关从这里渡过贡水,迈出长征的第一步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晚年的张学良在平静中回顾这段历史,对长征的意义有了更超越性的体悟。他对访问者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壮举。 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成功转移,它锻造了一个党,一支军队,它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看到了,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理想,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张学良的反思超越了当年阵营的对立,上升到了民族精神与历史伟力的高度。他看到了长征所蕴含的关于信念、意志、领导力与人民支持的深刻启示,这些启示,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四渡赤水纪念碑

张学良对长征的由衷评价,为我们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视角——来自曾经对手的真诚敬意。这敬意源于对红军将士钢铁意志的折服,源于对毛泽东卓越领导才能的钦佩,更源于对那种用生命践行救国理想的纯粹信念的深刻认同。长征,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一个拥有坚定信念、正确领导和人民支持的政党及其军队,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征服的。张学良的感叹,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我们耳畔回响,它提醒我们,长征所铸就的精神丰碑,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永远值得铭记与传承。

来源:北方笨小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