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的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骄阳似火,却挡不住16万亩玉米地蓬勃的生机。走进五丰村玉米地,沉甸甸的玉米穗饱满紧实,当下正值玉米灌浆关键期,农田已透出丰收的讯息。这喜人的景象,正是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推广大垄双行、覆膜浅埋滴灌
八月的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骄阳似火,却挡不住16万亩玉米地蓬勃的生机。走进五丰村玉米地,沉甸甸的玉米穗饱满紧实,当下正值玉米灌浆关键期,农田已透出丰收的讯息。这喜人的景象,正是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推广大垄双行、覆膜浅埋滴灌等技术,实现从传统“会种地”到现代“慧种地”转变的生动写照。
“我家20亩地大部分都是山地,以前没有机电井,灌溉不方便,遇上旱季,玉米减产是常有的事。”五丰村种植户王国良回忆道。而如今,他家20多亩玉米地通过提升改造,预计可收2.8万斤玉米。今年,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820亩,对2.7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10万余亩,让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丰产田”。
而在不远处的朝阳村田间,市农科局工作人员正在验收降解膜。“这降解膜符合要求,每亩能享受到100多元补贴。”种植户季光荣算着补贴,笑意写满脸庞:“用了覆膜浅埋滴灌技术,一亩地多收二三百斤,按现在的行情,亩产收入能超1900元!”据统计,园区采用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技术种植玉米的面积达3.5万亩,为玉米丰产筑牢了根基。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为传统农业种下了科技的种子,来自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所玉米育种专家深入村屯讲解玉米种植技术,为农户答疑解惑。“以前种玉米,就知道埋头干,遇到问题只能瞎猜。现在好了,专家到田间手把手教,我们也成了有技术的农民了。”种植户宁志勇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从“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
从高标准农田的坚实基底,到智慧种植的高效赋能,再到农技培训的活力注入,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描绘出一幅玉米丰产、农民增收的美好画卷。“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更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新路径,让现代农业的交响曲在斯力很的田野上越奏越响。”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乌日嘎如是说。
总 监 制:李 亮 刘文静
责任 编辑:梁 琪
来 源: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
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长期面向社会征集稿件,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投稿,我们将择优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乌兰浩特市微分享”、客户端“红城1947”等平台。
投稿邮箱:wlhtsx@163.com
来源:啰嗦村瓦工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