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知道宋诗佳作如云,那和它对峙多年的金朝有好诗吗?读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我们知道宋诗佳作如云,那和它对峙多年的金朝有好诗吗?读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瘦马踏晴沙,微风度陇斜。
西风八九月,疏树两三家。
寒草留归犊,夕阳送去鸦。
邻村有新酒,篱畔看黄花。
金代文坛领袖赵秉文以枯淡笔法写晚秋牧歌,“瘦马踏沙”与“疏树人家”构成极简主义构图,较王维“渡头余落日”更具现代空间意识。
“寒草留犊”暗含生物本能与自然时序的对抗,“夕阳送鸦”将光影转化为具有施动性的存在。
末句“篱畔看黄花”以静观姿态收束,折射出金代士人在汉文化与草原文明夹缝中的特殊心境。
西风撼庭树,疏叶已先凋。
衰草失故绿,脆柯鸣寒条。
院静人语绝,天高清唳遥。
冥心观物化,千古付渔樵。
这首诗是金代经学大师的物候沉思,“西风撼树”以暴力动词打破传统悲秋范式,“脆柯鸣条”用听觉通感写枯枝的物理震颤。
颈联“人语绝”与“清唳遥”制造绝对寂静中的穿透性声响,技法近于“蝉噪林逾静”。
末联“冥心观物化”融合程朱理学格物精神与道家齐物思想,蕴含丰富,留给人很大的回味空间。
小园岂是春来迟?四月繁花半在枝。
蜂蝶不知春已去,隔墙犹拣好花吹。
雨余天气欲黄昏,竹里人家静掩门。
唯有东风不藏迹,屐痕踏破绿苔痕。
这首诗是遗民诗人的双重时间书写,“四月繁花”揭示北地物候特性,与江南暮春形成地理错位。
“蜂蝶隔墙”以昆虫视角见证历史时序的错乱,深具现实荒诞感。后四句转入微观视角,“屐痕踏苔”将无形东风具象化为破坏者,暗喻蒙古铁骑南下后的文化创伤。
全诗在自然观察中埋藏遗民心事,用语隐晦,暗藏心事。
断碑零落任苔封,想象当时气吐虹。
驻马看云空吊古,荒村无庙祭英雄。
风摇野水孤蒲白,霜压残山栎叶红。
欲问兴亡谁管得,鸦声散入暮烟中。
此诗蕴藏金元之际的废墟美学,“断碑苔封”与“荒村无庙”解构传统英雄叙事,“驻马看云”将历史追思升华为宇宙凝视。
颈联“野水孤蒲”与“残山栎叶”以色彩对冲写文明衰败,其凄艳视觉堪比李贺的“秋坟鬼唱鲍家诗”。
末联“鸦声散暮烟”以声音的物理消散喻指历史真相的不可追寻,蕴含历史虚无主义。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这首诗是金诗巅峰的时空交响,横波亭,故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
此诗借歌咏横波亭,热烈赞颂金国青口帅移剌粘合守土安民的功绩,希望他能够为国效劳,再立新功,收复被蒙古军侵占的西北国土。
全诗用语豪壮,气干云天,气魄宏伟,是金诗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
山险略已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已殊,气象微沙陀。
我老倦行役,君年复如何?
边城闭不早,界上杀人多。
此诗是金代不可多得的边塞诗,“弥望荒坡”以蒙太奇手法呈现战争创伤,“气象沙陀”指涉游牧文明侵蚀。
“界上杀人多”用直白口语戳破盛唐边塞诗的浪漫滤镜,其现实主义力度超越很多唐朝边塞诗。
全诗在白描中完成从地理到伦理的批判,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金诗佳作。
很精彩的6首金诗分享完了,这些诗在宋诗理趣与元曲俗白之间走出独特道路:赵秉文将水墨技法转化为文字留白,王若虚在格物中注入理学思辨,元好问以史家笔法重构山水等。
朋友们,文中这6首金代诗人你曾经读过几首?和宋诗比水平如何?欢迎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