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诺生物,捡了GLP-1的大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20:40 2

摘要:8月15日,港股银诺医药首日上市交易,股价最高涨幅285%。创下了今年港股新股的开盘涨幅最高记录;最终全天收涨206.5%,超过了ADC小巨头映恩生物,成为近一年来的港股“新人王”。

作者:西北哽

8月15日,港股银诺医药首日上市交易,股价最高涨幅285%。创下了今年港股新股的开盘涨幅最高记录;最终全天收涨206.5%,超过了ADC小巨头映恩生物,成为近一年来的港股“新人王”。

银诺医药有一款已上市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适应症目前只有降糖这一项。这是一款长效GLP-1药物,能支持2周打一次。依苏帕格鲁肽α赶在信达的玛仕度肽之前,成为国产第一款上市的长效GLP-1类药物,光是这个卖点就足够支撑股价表现。

(银诺医药上市首日走势)

当然,银诺医药想要在医院渠道硬碰诺和诺德及礼来,那是决计没有胜算的。依苏帕格鲁肽α一上市,银诺医药就布置了电商渠道,直接在京东和阿里平台上搞首发。宣传文案里还不忘提一句产品有“卓越的降糖减重效果”,意思很明确了。

已披露的数据现实,今年头5个月依苏帕格鲁肽α销售收入3814万元,起步相当稳健。

银诺医药在院端没有能力,索性布局网上的操作给信达生物提了个醒:如今的GLP-1竞争,早就不是我比你能多减重5%还是10%的问题,而在于渠道。糖尿病患者全国都有,但GLP-1这种新机制的药物要下沉二三四线的医院里过程会很慢,毕竟竞品太多,学术推广压力很大。线上营销则简单得多。

信达的玛仕度肽6月27日刚获批,7月3日就上了京东。

顺便提一下,京东健康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4.5%,这里面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想必贡献了不少。

GLP-1类药物的产业链日渐成熟,企业踏入商业竞争的红海之中,要想找到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不多了。但圣诺生物的生意似乎才刚刚开始。

8月15日,圣诺生物发布半年报:营收增长69.7%,净利润增长300%以上。要不是因为圣诺生物的经营规模和CXO大厂相比实在太小,这样的业绩早就引爆话题了。

不过,圣诺生物有一个业绩指标还是很惊人的。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业绩上升的原因,主要归功于两款原料药的境外销售大增:

“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原料药”

圣诺生物是专门从事多肽类原料药和CDMO的企业,此前主要做胸腺肽、生长抑素等产品,经营规模很小。2022年开始,公司的出口额逐渐增加,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已经占到公司营收的60%左右。这部分收入对应的主要是原料药出口,大部分就是两种GLP-1原料药。

也就是说,2022年开始圣诺生物搭上了向诺和诺德、礼来供货这条线,去年开始爆单。从趋势看还会持续爆。

圣诺生物能不能承接越来越多的订单?按照公司的官方说法,到2024年底公司多肽的设计年产能是1500公斤,实际产能约400公斤;今年新的一条395公斤的生产线已经基本可以投入使用,

年产能有望到800公斤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几家多肽CDMO企业的产能有的按升算,有的按公斤算。例如翰宇药业披露的产能是1000公斤,诺泰生物2024年产能1.5-2吨;药明康德今年年底计划提升多肽固相产能到10万升,因为替尔泊肽产量很高,实际年产能可到几吨。

相比之下,圣诺生物还是小弟弟。

据界面7月初报道,目前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即期报价约54.5万美元/公斤,约合398万元人民币。而今年上半年圣诺生物的出口额1.8亿元,对应约50公斤的原料药。这表明,圣诺生物的海外收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产能容量足够。下一步就是继续加大出口了。

对比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和圣诺生物境外收入就能发现,圣诺的增速要快于药明康德的多肽业务。当然,药明康德的多肽业务收入大概是圣诺的30倍左右,只能说圣诺生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圣诺唯一的不足是制剂产品不多,除了原料药出口和CDMO代工两大块之外,自有产品基本都是老药、集采药,不少还是国家重点监控的药品,销售额很难大幅提高。

翰宇药业能撑起80倍市盈率,而圣诺生物40倍都挺难。多肽制剂这一块圣诺差了一大截。

不妨把圣诺生物看成是药明康德等多肽CXO巨头的一个业绩标杆,这倒是个不错的锚点。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