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已是立秋节气,大地炎热的气温仍居高不下,而且空气中的“燥意”也更加明显。暑热加之秋燥的双重攻击,肾脏可能第一个承受不住。
虽然已是立秋节气,大地炎热的气温仍居高不下,而且空气中的“燥意”也更加明显。暑热加之秋燥的双重攻击,肾脏可能第一个承受不住。
夏秋交季补肾,很重要的一点是“补水”!
水是组成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是一切营养素和代谢物质的溶剂,直接介导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和排泄等;水也维持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促进各种生物活动和生化反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水还调节体温,水也有润滑剂的作用,如眼泪、唾液、关节腔中的体液等。
而肾脏就像是身体里的水泵,每分钟约有1.2升流经各处的血液来到这里接受“过滤”,将其中的垃圾、毒素等滤出并代谢掉,让干净的血液供养全身。
如果在没水的情况下持续使用,就相当于让肾脏“干烧”,很容易出问题:
01.血流减少
夏秋季节燥热,皮肤蒸发水分较多。如果饮水量偏少,就容易造成机体缺水。这时,经过肾脏的血流就会减少,造成灌注不足或缺血。容易导致肾小管坏死,从而引发急性肾衰竭,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透析治疗。
02.毒素蓄积
如果长时间达不到身体需要的饮水量,尿量会逐渐减少,肾脏内蓄积的毒素浓度就会增加,引发肾结石等。充分喝水能稀释尿液,有助于排出代谢废物。
一.
人每天需要多少水?
成人每天一般需要3000毫升左右的水。人体内水分来源主要有:
每天直接喝进1500~2000毫升的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至少要喝1500~1700ml水); 食物中的水约有750毫升;体内氧化生成的水(也叫代谢水,就是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生成的水。每100克糖氧化时可产生55毫升水,每100克脂肪可产生107毫升水,每100克蛋白质可产生41毫升水。每天人体内生成的代谢水约为300毫升)。
人体水分的摄入与排泄是平衡的,水分排泄的途径有:尿液1500-1800毫升,大便约150毫升,呼吸约400毫升,皮肤500~800毫升。如果发热、出汗,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会更多。
二.
肾友应该怎样喝水?
总的原则是“以需为入”和“量出为入”,主要根据身体需要和尿量的多少来决定饮水量。身体缺水(脱水)的时候多喝水;身体水多(水肿)的时候少喝水。正常情况下,每天水的摄入量为尿量+500ml。如果喝了很多汤或稀粥,就少喝点水。
当然,肾脏病的患者,根据全身情况、不同的肾病类型、肾功能状态和心功能状态,饮水量不一样。
三.
不同肾病类型饮水量建议
01. 对于因喝水少、发热、出汗多、腹泄等原因导致尿少尿黄(浓茶样)、甚至血压低、心率快等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需要多喝水,力求保持每天尿量在1800ml左右。
02. 如果用碘造影、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多发性骨髓瘤管型肾病,需要积极水化的患者,宜快速大量饮水或补液,并适当补充钠,力求每天尿量达到2500ml,以促进肌红蛋白、轻链和造影剂快速排出体外。
03.对于尿路感染、尿路小结石、高尿酸血症、用磺胺类药物以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合并氮质血症且没有水肿的患者,适当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左右,以促进尿路细菌、小结石、尿酸结晶、药物结晶、含氮物质的排泄,维持肾功能在稳定的水平。
04. 对于普通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按正常人对待。每天水的入量为2000ml左右,保持每天尿量在1800ml左右。
05. 对于大量蛋白尿、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胸水、腹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变等),尽量少吃盐(氯化钠),少喝水。必要时还需要用利尿药来利尿、消肿。入水量要少于排出量,力求每天减轻体重0.25kg(半斤)左右,直到消肿为止。
06. 对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晚期尿量减少、无尿的透析患者、以及肝硬化大量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憋气及夜间不能平卧的患者,要严格“量出为入",严格限制盐和水的摄入,保证透析间体重增长在允许范围,每天体重的增加不宜超过体重的0.5%(半斤到1斤内),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2-3公斤内),从而保证透析效果。
总之,每天喝足够的水,保持正常的尿量非常重要。如果有水肿、心力衰竭,就适当少喝水,尿毒症透析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水摄入。
为了健康,无论再忙,大家也不要忘记合理补水哦。
内容来源
本文内容节选自2023世界肾脏日【好肾医】爱肾中国行·促进全民肾健康公益直播;
专家讲者:王彩丽 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