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超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3人睡不好。而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超过六成的上班族晚上11点以后才入睡,很多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明明身体已经很累,大脑却像打了鸡血
每晚入睡困难的人,远不止你一个。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超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3人睡不好。而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超过六成的上班族晚上11点以后才入睡,很多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明明身体已经很累,大脑却像打了鸡血一样清醒地吓人。
不是不想睡,是根本睡不着。
有人把问题归咎于手机,有人认为是压力太大,但常常被忽略的,是晚餐吃得不对。肚子不对劲,大脑自然也不安分。从医生的角度看,晚餐吃什么、怎么吃,和入睡速度之间的关系,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密切得多。
吃对了,可能不到两分钟就能安心入眠;吃错了,哪怕数到一千只羊,眼睛也还是睁着。
回想门诊中遇到的那些“睡不着”的人,不少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睡眠疾病。问题,往往出在他们的碗里。
有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工作压力大,每晚都得靠手机游戏“放松”,可他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他天天晚餐的一碗辣子鸡加啤酒。辛辣刺激、油腻高脂的食物让他的胃像打仗一样折腾,肠胃不安稳,身体也就无法进入深度放松状态。
睡眠这事儿,是心理放松的事,更是生理状态的协调。
胃肠道如果还在加班,身体就不会真正放松。入睡快不快,其实和晚餐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
很多人以为,吃得少一点就能睡得好,其实不然。晚餐吃得太清淡、缺乏营养,也会导致血糖波动,肚子咕咕叫,反而更难入睡。
真正有助于入睡的晚餐,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对”。
临床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含有天然的“调眠物质”——比如色氨酸、钙、镁、维生素B族等。这些成分能够帮助大脑合成褪黑素和血清素,调节神经系统,让人更容易入睡。而晚餐,恰恰是摄入这些物质的关键一餐。
就像一台机器,晚餐是加油站,油加对了,发动机才能顺利启动“睡眠模式”。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和钙质,这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安眠激素”。一杯温牛奶,能安抚情绪,还有助于缓解焦虑。比起那些“睡前喝点酒助眠”的习惯,喝牛奶才是更靠谱的“睡前仪式”。
再香蕉中含有镁和钾,能放松肌肉,缓解神经紧张,是天然的“神经安抚剂”。很多失眠者其实是肌肉微痉挛和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吃根香蕉,有时比听音乐更有效。
还有人忽略了,深绿色蔬菜是晚餐中不可或缺的“安神宝藏”。菠菜、羽衣甘蓝这类蔬菜富含镁,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矿物质。镁能帮助调节神经递质,让大脑更快进入休眠状态。缺镁的人往往表现出焦虑、神经质、睡眠浅——这是不少年轻人夜晚频繁醒来的根源。
而一些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糙米、燕麦、藜麦,也在促进睡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碳水能帮助色氨酸更顺利地进入大脑,促进“安眠激素”的合成。很多人节食减肥,晚餐不吃主食,结果晚上睡不着,第二天暴饮暴食,陷入恶性循环。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这种“节食型失眠”并不少见。睡眠,其实也是一种能量代谢的过程,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就无法顺利进入修复状态。
有研究显示,晚餐中适量加入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比如鸡肉、南瓜、坚果,也有助于调节睡眠节律。维B6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是大脑稳定的幕后推手。尤其是对那些白天情绪波动大、精神易疲劳的人来说,晚餐摄入足够的维B6,像是给大脑打了一支“镇静剂”。
但别误会,并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晚餐的量,建议控制在全天摄入量的三分之一以内,吃得太饱,反而让消化系统过劳,身体难以放松。
关键是吃得对、吃得巧,而不是吃得多。
健康并不是复杂到需要看厚厚书本的事,而是藏在每一顿饭里。一个错的选择,可能毁掉一整晚的睡眠;而一个对的食物,也许就是你每天安睡的开始。
医生们常说,好的睡眠,是最便宜、最有效的“长寿药方”。它能修复身体、稳定情绪、增强免疫。长期睡不好,不只是精神状态差,更是各种慢性病的导火索。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是抑郁症和老年痴呆,都和长期睡眠紊乱密切相关。
你以为只是晚上一点点失眠,其实是在透支未来的健康。
很多人总喜欢追求“高效”,饭吃得快,工作节奏快,连睡觉都想“速战速决”。但身体从来不听命于闹钟,而是听命于内部的节律。想要快速入睡,必须先让身体“听话”。
而“听话”的前提,就是晚餐要吃得得体。
如果说白天是身体在燃烧,晚上就是身体在修复。而修复的开关,往往从吃下的第一口晚饭开始。
真正的健康,不靠保健品,不靠针灸按摩,而是在每一天的选择中累积而成。
晚餐吃得好,睡得香,醒得早,才是治愈焦虑和疲惫的第一步。
生活已经够累,别再让一顿错误的晚餐,毁掉你本该安稳的夜晚。
在这个被快节奏裹挟的年代,愿你每一晚都能睡个好觉,从一顿温柔的晚餐开始。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Z].2023.
[2]王莉,刘颖. 睡眠障碍与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03):392-395.
[3]黄秀娟,林雪梅. 食物成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5,31(04):78-81.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