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东山抑郁访谈】关于考前焦虑、复学 || 渡过

B站影视 2024-11-29 23:17 2

摘要:考前焦虑有不同的情况,有一种是临考前焦虑:考前一两个小时,学生因为焦虑导致大脑空白。开考之后,原先掌握的知识也不会了。如果是这种考前焦虑,一般可服用阿普唑仑一到两片,具体药量取决于每个人的基础耐受。如果从未服用阿普唑仑,那吃一点就够了;如果平时就早中晚服用一片

图源:Pixabay

药物治疗与考前焦虑

1. 开考之前的焦虑

考前焦虑有不同的情况,有一种是临考前焦虑:考前一两个小时,学生因为焦虑导致大脑空白。开考之后,原先掌握的知识也不会了。如果是这种考前焦虑,一般可服用阿普唑仑一到两片,具体药量取决于每个人的基础耐受。如果从未服用阿普唑仑,那吃一点就够了;如果平时就早中晚服用一片阿普唑仑,那在考试前可以比平时再加一点。阿普唑仑一般是半小时之内起效。

人的警醒程度被分为四档,第一档是正常警醒,此时考生可以100%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可能灵机一动,生出急智。

第二档是过度警醒,人在焦虑状态下觉醒度提升,感到焦虑烦躁,在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此时服用阿普唑仑可以降低警醒度,从过度警醒降低为正常警醒,考试时即可发挥出正常水平。

第三档是镇静,即低于正常警醒水平,此时大脑稍微迟钝,可以机械地回答已知范围内的问题,但无法快速反应,没有急智。这种情况,考试时可以回答已知的知识。

第四档是催眠、或嗜睡,比镇静状态下的警醒度更低。人在困乏的时候,原本掌握的知识点只能发挥出20-30%,就会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服用阿普唑仑调节考前焦虑时,理想状态是将过度警醒调整为警醒,这样考试时可以发挥全部实力,甚至超水平发挥。但如果服用阿普唑仑药量过大,也可能从过度警醒降为镇静水平,此时不会出现额外灵感,但可以回答已经掌握的知识。

我们一般认为,人在考前焦虑时的警醒度比正常情况高得多,服药1-2片阿普唑仑不会使人直接进入催眠状态,而是在正常警觉和镇静状态之间波动。综合考虑,服药后考生还能发挥出80%的实力,优于因过度焦虑而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所以考前焦虑的人,可以在进入考场前一小时吃1-2片阿普唑仑,用以改善考试焦虑。

2. 预期焦虑

第二种考前焦虑,也被称之为预期焦虑。是指在事件发生前、甚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希望减少焦虑情绪降低情感兴奋度,同时不至于困乏瞌睡。

此时首选的药物是帕罗西汀,但它有四成的可能性让人瞌睡。所以我们可以先尝试帕罗西汀,如果出现瞌睡的副作用,那可以调整为第二种方案。

第二种选择是艾司西酞普兰,它的抗焦虑效果很好,不容易使人瞌睡,但是有可能带来小小的疲倦感。

第三种选择是舍曲林,它的优点是完全不会让人瞌睡,甚至还有一定的觉醒作用。相应的,舍曲林有16%的概率使人失眠。它的缺点是抗焦虑效果不如艾司西酞普兰,无法缓解重度焦虑。

第四,如果舍曲林或帕罗西汀疗效不够,患者依旧很焦虑,则可联用氯硝西泮。但注意氯硝西泮的用量不宜大,用量过大可能导致整日睡觉无法学习备考。因此,用药时需在降低焦虑情绪和保持觉醒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氯硝西泮虽然抗焦虑,甚至也抗易激惹,但它对记忆的损害比较大。但对记忆的不良影响仅限于服药期间,停药后记忆功能即可恢复。

第五,德巴金也有抗焦虑的作用。虽然它的抗焦虑效果不如氯硝西泮,但德巴金抗焦虑的同时也抗抑郁,对于易激惹也有疗效。

对比氯硝西泮和德巴金,选择时取决于焦虑的严重度。如果患者是重度焦虑,选用氯硝西泮;如果是中度焦虑且伴有一定程度的易激惹,则选用德巴金效果更好。

关于复学

我们要理解,没有一种药物可以让青少年服用后,第二天就能立刻复学。如果家长期待从明天开始孩子的状态就焕然一新,孩子可以每天7点起床,全天候上学,那他们极有可能会失望。孩子的状态是持续变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骤变。

复学首先取决于患者的缓解程度,当青少年至少恢复到70%-80%,这种状态持续比较稳定,才考虑复学。复学期间,要维持既往的药物治疗。用药是为了让孩子的症状趋于正常状态,等到孩子孩子的状态接近正常时,他自己会有复学的想法。

此外,复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复学是一种持续的尝试,有的孩子可能复学当天就回家,有可能过几天甚至过一个月选择回家继续休学,也有可能坚持复学成功。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对于复学能否成功应当保持一个长期和开放的态度。

复学的先决条件是孩子自己的态度,取决于他本人是否有复学的意愿,以及他的身心状态能否适应学校的环境。如果孩子本人没有复学的意愿和底气,家长也没有必要强制复学。虽然有时候家长看似在推动孩子复学,但回到学校对孩子来讲无异于沟壑,推着他前进极有可能跌倒。只有当孩子自己愿意尝试往前跨步,我们才推荐进行复学尝试。

当孩子表达出复学意愿,这也无法保证复学顺利。虽然孩子主观上想要复学,但回到学校发现自己难以跟上学习节奏;作为插班生人际关系受挫;或是精力体力无法持续完成高强度的课业,这些原因都有可能让他心生退缩。

因此,家长则需要针对这些复学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内心准备,调整心理预期,积极做好应对方案。迈出复学的第一步是有意义的尝试,但这不代表这次复学一定会成功。

如果一个普通人休学一年,回到校园再度适应尚且需要面对不小的压力,更何况是尚未完全康复的抑郁青少年。抑郁青少年的状态本来就容易波动,忽然进入高压的学校环境对他们是极大的挑战,给负责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只有我们内心保持开放和包容,那家长才能用平稳的心态坦然面对任何状态,给予孩子坚定的支持。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调整对孩子的复学预期,及时观察调整孩子的状态,在药物和心理上不断寻求专业帮助,积极包容地陪伴孩子,为孩子的复学之路保驾护航。

本文内容整理自5月12日的直播《喻东山抑郁访谈》,更多内容在陆续发表在“北京渡过诊所”公众号,请大家持续关注。同时,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直播回放。

喻东山专栏

来源:阿娜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