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奇门遁甲进阶篇第三节:二月为什么只有二十八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20:14 1

摘要:太阳的升起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并且根据立杆测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点夏至点,从冬至点出发再次回到冬至点需要的时间是365¼天。

聪明的古人通过长期对太阳的观察发现了一个真相。

太阳的升起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并且根据立杆测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点夏至点,从冬至点出发再次回到冬至点需要的时间是365¼天。

白天的有事情干了,可以观察观察太阳,到了晚上咋整呢。

耐不住寂寞的古人又开始研究月亮,长期观察后发现了一个规律,从看不见月亮,到月亮变圆,再到看不见月亮,一共是29.5天的时间。

关于这个时间,刘歆有这样一段描述

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

不要被古文吓到哦,转换成数学公式大家就了然了

用月亮这一有规律的天象制定了阴历。

在观察月相的同时,需要找到相应的参考点,于是二十八星宿的恒定不变的恒星背景图也就出来了。

并且还有特殊发现,还有一个星星是运动的,聪明的古人就将他们命名为“行星”

在观察行星的时候

有一颗星,光亮度时常变化,而且在天上的运行轨迹让人挠头,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所以就给它起个了名叫“荧惑”也就是火星

有一颗星,特别明亮,发出白色的光芒,它就是“太白”金星

有一颗星离太阳很近,相差的角度不到一辰也就是十五度,命名为“辰星”即水星

有一颗星二十八年运行一圈回到原来的点位,正好相和二十八星宿,一年坐镇一个星宿,命名为“镇星”即为土星

还有那么一颗星,十二年绕一圈回来,真的是太有规律了,跟一年12个月也相合,命名为“岁星”即为木星。

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古人可完全凭借着肉眼去观测,以地球为中心,也就只能看见这五大行星了,长期的观测总结出来各自的规律。

下面我们在把视角移到国外看看太阳历

太阳历是以太阳的回归年周期为基本数据制定的历法,我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通过观测确定了太阳的回归周期为365.225天,欧洲太阳历是古罗马凯撒邀请了埃及天文学家协助制定的,当时测的周期也是365.25天,世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名称大家不熟悉,但是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就应该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儒略历规定:因测得的太阳回归周期是365.25天,所以规定每四年中前三年为平年365日,第四年为闰年366日,也就是逢四和四的倍数都是闰年,比如今年2025年就是平年,而2024年就是闰年。

一年为12个月,单数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是30天,从3月开始,到2月结束。

因为古罗马年终,也就是2月处决犯人,认为2月不吉利,所以减去一天,那么平年2月是29天,闰年是30天。又因为恺撒养子屋大维在8月出生,8月是双月尾小月是30天的,就又从2月拿出来1天放到8月,这样8月就变成了31天,而2月变成了平年28天,闰年29天。

后来就人为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规定,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了

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这会明白刚上学老师让背的上面的歌诀是咋来的了吧!

公园好多年前,罗马帝国以宗教的名义决定采用儒略历,根据那时候的观测,确定3月21日为春分日,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的回归周期实际是365.24219日,和365.25日有11分多的差距,长期积累后发现误差越来越大了,128年就差出去1日了。又过了好长时间后。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召集能人研究,把精度提高了,把儒略历的误差进一步缩小了,这就是现在用的“格里历”

计算公式:365×400+97=146097日

146097÷400=365.2425日

格里历的太阳回归周期长度比现在就差了26秒。

不要认为外国厉害,我们的古人元代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测得的精度为365.2425日比格里历早了300年哦。

上面的太阳历是和月相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关注太阳本身。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阴阳合历。

因为其即关注了月相又结合了四季的变化,便利了农事。

下一期我们具体来研究一下我国的历法

来源:观囜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