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参加活动并致辞;著名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参加活动并发言;《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作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作主题演讲;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李可主持活动,首席编审赵广宁参加活动。
8月14日,“民国著名教授的几个面相——《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读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
活动嘉宾合影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参加活动并致辞;著名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参加活动并发言;《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作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作主题演讲;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李可主持活动,首席编审赵广宁参加活动。
《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以民国大学为镜,映照出那个时代文化的斑斓多彩。作者选取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分别代表“保守”与“激进”的两所高等学府,通过校长、教授、学生乃至工友在学术作品和文学创作中展现出来的学术理念和文化思想等,揭示民国文脉的沿革,解读中国文化从古代走向现代的理路。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
梁光玉表示,从2017年开始,沈卫威教授八年如一日,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寻档案,与书信、日记、回忆录等史料互证,也行脚到长沙、衡山、昆明、勉县等地实地考察,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的细节、触摸文化的脉动,成就了集文学史和学术史于一身、文史互证、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民国大学的潮与岸》。在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沈卫威教授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感染着我们,我们反复打磨书稿内容,每一次史料的查证、文字的斟酌,都感受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学术的尊重。正是出于对民国历史文化的共同关注,让团结出版社和沈卫威教授走到了一起,共同见证了这本书的出版。
《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作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
沈卫威表示,民国教授为我们熟知的一些形象不一定是真相,而《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力求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还原民国教授众多面相中的真相。沈卫威认为,知不知道民国,在于语言传达。而能让语言传达的存在,不仅仅是通过语言阅读,更需要发现,即行脚所至。这正是他多年来所努力做的,也就是用脚步抵达沉睡的民国档案与民国文学空间,重新叙事。分享会上,沈卫威从民国教授的生活切入,用日记、书信、回忆录与档案互证,对民国著名教授的非常行为:叩头(刘师培与黄侃)、打架(周作人与鲁迅、黄侃与吴梅,废名与熊十力)、师生恋(鲁迅与许广平、梅光迪与李今英,沈从文与张兆和)等逸闻趣事,进行求真观照,展示生命的本真,人性的复杂与灵动,为民国文学史、文化史重新叙事。
著名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
王振羽表示,许多展现民国学人的出版物往往会陷于“八卦”和“枯燥”两个极端,而沈卫威教授的这本《古典与现代:民国大学的潮与岸》堪称“民国学案”,有史料考据且兼具趣味性。王振羽结合自己以往对民国教授的阅读经历和本书的阅读感受,分享了巴金、汪曾祺、余秋雨、胡适、吴宓、毛彦文等民国学界名人的精彩故事,呼应了“民国教授多个面相”的主题。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李可主持活动
活动最后,沈卫威教授就民国历史的书写,民国教授的教学风格、学术严谨性以及如何通过史料考证验证史实等问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相关图书
▪ 内容简介
在民国这个巨大的历史和思想时空里,封建传统社会旧有的道统、学统和家法,与民国社会逐渐新兴和发展的科学、民主等理念,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相互冲突、交融、形成张力。全书本着为见树木,必入森林的原则,以民国时期南北两所代表性大学——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和胡适、吴宓、胡先骕等代表性人物的文学理念、文化思想差异及其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林见树”“雅言俗语”“旧学新知”“激烈稳健”“积极消极”“古典现代”“激进保守”等12章,由文入史,关联人事,进行解读讲述;试图重返民国文学思想和学术研究现场,寻求史实,展示、把握民国大学、学术、思想演进的脉络,揭示民国大学文脉与学统间复杂的内在关联和理路,并与读者一起感受历史细节的力量。
▪ 作者简介
沈卫威,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1991—2001年任教于河南大学,2002年始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学衡派、东北流亡文学史以及民国学术思想史研究。著有《民国大学的文脉》《茅盾传》《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学衡派”编年文事》等专著多部。
- THE END -
来源: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