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手里紧紧攥着几样东西,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发白。这些东西彻底颠覆了她过去四年的认知,让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
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故事,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淑华瘫坐在儿子的床边,脸色苍白如纸。
她的手里紧紧攥着几样东西,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发白。这些东西彻底颠覆了她过去四年的认知,让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她喃喃自语,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
客厅里,21岁的儿子陈志轩正在和父亲讨论明年复读的计划。这个孩子已经复读了整整四年,刚刚又因为滑档与大学失之交臂。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励志故事。
可是王淑华此刻手中的这些东西,却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她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容不得她继续自欺欺人。
四年了,整整四年。原来她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里。
01
六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蝉鸣声此起彼伏。王淑华坐在副食店的柜台后,手里的蒲扇机械地摇着,眼睛却时不时地看向挂在墙上的日历。
今天是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这已经是儿子陈志轩第五次参加高考了。从18岁到现在的21岁,整整四年的复读时光,耗尽了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的积蓄。为了供儿子复读,王淑华把副食店的营业时间延长到了晚上十点,陈建平也在工厂里加了夜班,两人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王淑华想起四年前志轩第一次落榜时的情景。那时候他哭得撕心裂肺,说对不起父母,说自己没用。她抱着儿子,心如刀绞,但还是坚定地说:"没关系,妈妈相信你,咱们再来一年。"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每一次的落榜都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着这个家庭的心。邻居们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议论,再到现在的冷漠。王淑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妈,我回来了。"志轩推开店门,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王淑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四年来,每一次成绩公布,都是她最煎熬的时刻。前四次的失望,让她几乎不敢再抱任何希望。她偷偷观察着儿子的脸色,试图从中读出一些信息,但志轩的表情太过平静,让她摸不着头脑。
"成绩...出来了吗?"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志轩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王淑华接过来,看到上面的数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635分!
她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635分,比一本线高出整整115分!这个分数,在他们这个小县城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志轩!我的好儿子!"王淑华激动得跳了起来,眼泪瞬间涌出。四年了,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邻居刘大妈正好路过,听到动静凑了过来:"淑华,怎么了这是?你哭得这么伤心?"
"志轩考了635分!635分啊!"王淑华拿着成绩单,声音都在颤抖。
刘大妈一听,也跟着激动起来:"哎呀,这孩子可真争气!四年坚持,总算熬出头了!我就说嘛,志轩这孩子聪明着呢,就是之前运气不好。"
很快,整条街的邻居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过来祝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志轩能上什么大学。
"这分数能上个不错的211了吧?"
"说不定还能冲一冲985呢!"
"志轩这孩子就是有毅力,四年复读,精神可嘉啊!"
"淑华,你们家这下真是苦尽甘来了!"
王淑华听着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四年来,她听过太多的闲言碎语,什么"死心眼"、"浪费钱"、"该放弃了"的话不绝于耳。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她想起之前那些冷眼旁观的邻居,心里既有得意,也有一丝苦涩。
但奇怪的是,志轩对于大家的祝贺显得很淡定,只是礼貌地点头道谢,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奋。这让王淑华觉得有些奇怪,但她把这归因于儿子性格的成熟。
晚上,陈建平下班回来,看到满桌子的菜,还有老婆脸上久违的笑容,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好事。
"635分!老陈,咱儿子考了635分!"王淑华激动地抱住丈夫。
陈建平愣了一下,然后狠狠地拍了一下大腿:"好!好!我就知道咱儿子行!"他的眼眶也湿润了,这个不善表达的男人,此刻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当晚,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气氛前所未有的轻松。陈建平破天荒地开了一瓶酒,王淑华也放下了往日的节俭,买了志轩爱吃的红烧肉。
"志轩,你想报什么学校?"陈建平问道。
志轩夹了一筷子菜,淡淡地说:"还没想好,这几天研究一下。"
王淑华点点头:"不急,慢慢选。咱有的是时间。"
可是她心里却有些疑惑。按理说,考了这么好的成绩,志轩应该很兴奋才对。但他从回家到现在,情绪一直很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静得有些不正常。他吃饭的样子,说话的语气,都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仿佛这个635分对他来说并不意外。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挫折,变得成熟了吧。王淑华这样安慰自己。
02
接下来的几天,王淑华忙着四处打听各个大学的情况。她买了厚厚的报考指南,每天晚上都要研究到很晚。还专门跑到县里的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志愿填报的书籍,恨不得把所有的大学信息都了解一遍。
她找到了隔壁小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长,虚心请教经验。"王姐,你家孩子当年是怎么选学校的?有什么诀窍吗?"她放下架子,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细节。
"志轩,你看这个学校怎么样?去年的录取线是632分,你这个分数应该能进。"她指着书上的一个学校对儿子说。
志轩瞥了一眼,摇摇头:"不太喜欢这个专业。"
"那这个呢?计算机专业,现在很热门。听说毕业后工资很高。"王淑华翻到另一页。
"我再看看。"志轩的语气很平淡,仿佛这些建议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
王淑华有些着急。填志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可志轩总是这样模糊其辞,让她摸不着头脑。她想起邻居家的孩子,考分比志轩低,但人家早就和父母商量好了要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
"儿子,你到底想学什么专业?想去哪个城市?是想离家近一点,还是想去大城市见见世面?"她忍不住问道。
志轩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妈,我自己会处理的。你放心吧。"
这句话让王淑华更加不安。她感觉志轩好像在刻意回避什么,但又说不清楚是什么。以前每次落榜后,志轩都会和她详细讨论下一年的计划,可这次却如此神秘。
她想起前几天和邻居的对话。刘大妈说:"淑华,志轩这孩子现在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像我家那小子,什么都要我们操心。"可王淑华总觉得,志轩的"懂事"里藏着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填志愿前一天晚上,王淑华失眠了。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老陈,你说志轩这次真的能被录取吗?"她问丈夫。
陈建平在黑暗中拍了拍她的手:"肯定能的。635分,这么高的分数,还能有什么问题?你就是瞎操心。"
"我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你说志轩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你想多了。咱儿子现在大了,有自己的主意,这是好事。别老把他当小孩子看。"
王淑华点点头,但心里的不安依然没有消除。她想起志轩填志愿时的神秘样子,心里就不踏实。
第二天一早,志轩就起床了。他洗漱完毕,坐在电脑前开始填报志愿。
"志轩,需要妈妈帮忙吗?我昨天又研究了几个学校,觉得都挺不错的。"王淑华端着一杯牛奶走过来。
"不用,我自己来就行。"志轩接过牛奶,头也不回地说。
王淑华想凑过去看看,但志轩的身体挡住了屏幕。她只能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她注意到志轩操作电脑的动作很熟练,打字的速度也很快,好像对这个系统很了解。
大约一个小时后,志轩关掉了电脑:"填完了。"
"填的什么学校?"王淑华迫不及待地问。
"几个还不错的学校,应该问题不大。"志轩的回答依然很模糊。
"具体是哪几个?妈妈想知道一下,好有个心理准备。"
志轩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妈,你别担心。我已经复读四年了,对这些很有经验。"
说完,他就回房间了,留下王淑华一个人站在电脑前发愣。她盯着黑屏的电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
当天下午,班主任李老师打来电话:"陈妈妈,志轩的志愿填好了吗?"
"填好了,但是他没告诉我具体填的什么。李老师,您能帮忙看看吗?"王淑华有些无奈。
"这样啊...其实以志轩的分数,可以冲一冲比较好的学校。他这孩子很聪明,只是之前可能压力太大了。不过学生的志愿信息我们老师也不能随便查看。"
李老师的话让王淑华更加困惑。压力大?可是这次志轩的表现明明很轻松啊。
03
志愿填报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王淑华每天都要上网查好几次录取状态,从"自由可投"到"院校在阅",再到"等待录取",每一个字的变化都牵动着她的心。
她把查询录取状态的网址收藏在手机里,设置了闹钟,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查一次。有时候半夜醒来,也会忍不住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更新。
与王淑华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志轩显得异常平静。他每天按时起床,吃饭,看书,偶尔出去走走,仿佛录取这件事与他无关。
王淑华观察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正常情况下,刚刚填完志愿的学生都会很紧张,经常讨论录取的可能性,可志轩从来不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志轩,你不紧张吗?"王淑华忍不住问道。
"有什么好紧张的?该来的总会来。"志轩头也不抬地翻着手中的书。
王淑华看着儿子淡定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四年前第一次高考时,志轩紧张得连饭都吃不下,每天都要问她好几遍录取时间。现在却能如此平静,是真的成熟了,还是...
她不敢往下想。
时间一天天过去,其他同学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刘大妈家的孙子考了580分,都收到了一所二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楼下张阿姨的女儿考了610分,被一所211大学录取了。
每次听到这些消息,王淑华都会感到一阵焦虑。她想安慰自己,志轩的分数更高,录取应该没问题,但心里总是不踏实。
"淑华,志轩的通知书怎么还没到?"刘大妈有些好奇。
"可能好学校出结果比较晚吧。"王淑华强作镇定地回答。
"也是,志轩分数这么高,肯定报的是好学校。不急,好事多磨嘛。"
但她心里开始慌了。按理说,以志轩的分数,不管填的什么学校,都应该早就有结果了。她又一次查询录取状态,依然是"等待录取"。
这四个字让她越看越心慌。她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网站出了问题?是不是录取系统有故障?她甚至想过要不要打电话给招生办询问。
"老陈,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了?"晚上,王淑华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丈夫。
"不会的,你想多了。志轩这么高的分数,怎么可能有问题?"陈建平安慰着妻子,但语气中也透着一丝不确定。
"可是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消息?其他孩子都收到通知书了。"
"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这很正常。"
志轩依然很平静。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会到附近的公园跑步,回来后读书,下午有时会出去,说是和同学聚会。
"志轩最近跟哪些同学在一起?"王淑华随口问了一句。
"就是班里的几个同学,你不认识。"志轩的回答依然简短。
王淑华想起李老师的话,便主动问道:"你们都聊什么?是不是也在等录取通知书?"
"差不多吧。"志轩放下书,"妈,你别担心了。该来的总会来的。"
这句话他已经说了无数遍,但每次听到,王淑华心里都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她觉得志轩的这种淡定不太正常,好像他早就知道结果似的。
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志轩在房间里打电话。声音很小,她听不清楚具体的内容,但隐约听到"没问题"、"按计划进行"之类的话。
"志轩在和谁通电话?"她问陈建平。
"可能是同学吧,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打电话聊天。"
可王淑华总觉得那个电话的内容有些奇怪。志轩的语气很正式,不像是在和同学聊天。
一个月过去了,录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开始准备入学事宜。只有王淑华家,依然在苦苦等待。
"淑华,要不让志轩主动联系一下学校?"陈建平建议道。
"我也这么想,但是他说不用,让我别着急。"
"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淡定。"
王淑华点点头,但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04
八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王淑华正在店里忙碌,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突然响起。
"陈妈妈,你在忙吗?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李老师的语气有些沉重。
王淑华的心瞬间沉了下去:"李老师,是不是志轩的录取出了问题?"
"是的。我刚刚接到招生办的通知,志轩...滑档了。"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让王淑华瞬间呆住了。手机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淑华,怎么了?"正在帮忙的陈建平看到妻子的脸色,赶紧跑过来。
王淑华颤抖着捡起手机:"李老师,您再说一遍,我刚刚没听清。"
"志轩滑档了。可能是志愿填报出了问题,所有填报的学校分数要求都太高了,没有保底的选择。"李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怎么会这样?635分怎么会滑档?这么高的分数,怎么可能所有学校都进不了?"王淑华的声音开始颤抖。
"这个...可能是对录取分数线估计不准确。今年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学校的分数线都涨了。而且志轩可能在填志愿时过于自信,都选择了一些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
王淑华感觉天旋地转。四年了,整整四年的坚持,最终还是这个结果。她想起这四年来的所有付出:深夜在店里忙碌到十一二点,为了节省一分钱而精打细算,面对邻居的冷嘲热讽而强撑着笑脸...
"李老师,现在还有补救的办法吗?"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现在只能等征集志愿了,但是剩下的学校和专业都不太理想。而且以志轩的分数,能够征集志愿的学校层次会比较低,可能连一般的一本都进不了。"
挂了电话,王淑华瘫坐在椅子上。陈建平从她的表情中已经猜到了结果,默默地抱住了妻子。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王淑华反复地念叨着这句话,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四年来所有的坚持,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希望,在这一刻全部化为泡影。她想起志轩第一次落榜时她说的话:"没关系,妈妈相信你,咱们再来一年。"现在想来,那种坚持是不是一个错误?
街坊邻居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有人叹息,有人安慰,也有人在暗中议论。
"真是可惜了,这么高的分数居然滑档。"
"这就是没经验的后果,填志愿太重要了。"
"这家人也是,坚持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这个结果。"
"我早就说过,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现在好了,又白费了一年。"
这些话如刀子一般扎在王淑华心里。她想为儿子辩护,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所有的解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更让她难过的是,她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的坚持是否正确。也许邻居们说得对,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放弃。现在的结果,是不是她这个当母亲的固执造成的?
陈建平也很受打击。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为了供儿子复读,已经连续四年加夜班。他的腰椎出了问题,但为了省钱一直没去医院看。现在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眼圈也红了。
"老陈,我们是不是做错了?"王淑华哽咽着问丈夫。
"没有做错。咱们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机会。"陈建平的声音也有些颤抖。
但他心里也开始动摇。四年的坚持,四年的付出,最终还是这个结果。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应该早点让志轩去学个技术,找个工作。
傍晚,志轩回来了。看到父母红肿的眼睛,他立刻明白了什么。
"爸,妈,李老师找你们了吧?"他的语气依然很平静。
王淑华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志轩,妈妈对不起你。如果我能帮你一起填志愿,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妈,这不怪你。"志轩坐在母亲身边,"我自己填的志愿,我负责。"
"那现在怎么办?要不我们去找找关系,看能不能补录?或者走个后门什么的?"陈建平急切地说。
志轩摇摇头:"不用了。既然滑档了,那就说明我还需要再努力。"
"什么意思?"王淑华不解地问。
"我准备再复读一年。"
05
这句话让王淑华和陈建平都愣住了。
"志轩,你说什么?还要复读?"王淑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再复读一年。明年一定能考得更好。"志轩的语气很坚决。
"可是你已经21岁了,已经复读四年了..."陈建平试图劝说儿子。
"年龄不是问题。我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上个好大学。"志轩打断了父亲的话。
王淑华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里五味杂陈。她既为儿子的坚持感到骄傲,又为这个家庭即将承受的压力感到担忧。五年了,这个家庭已经为了志轩的学业付出了太多。
"志轩,要不我们就算了吧?"她小心翼翼地说,"你可以考虑其他的出路,比如找工作,或者学个技术。现在很多技术工人收入也不错。"
"不行!"志轩的反应异常激烈,"我必须上大学!这是我的梦想,我不会放弃的!"
这种激烈的反应让王淑华有些意外。以往志轩虽然坚持复读,但从来没有表现得如此情绪化。她看着儿子涨红的脸,突然感觉有些陌生。
"志轩,妈妈不是不支持你,只是..."她想解释,但被志轩再次打断。
"妈,你不相信我吗?你觉得我考不上大学吗?"志轩的眼神中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执着。
"不是的,妈妈当然相信你。只是这些年我们家的经济压力太大了,你爸爸的身体也不好..."
"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志轩突然说道。
"你来想办法?"陈建平疑惑地看着儿子,"你一个学生,能想什么办法?"
"我...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可以打工赚钱。"志轩的回答有些磕磕绊绊。
王淑华觉得儿子的话有些奇怪,但她没有多想。也许是因为滑档的打击太大,让志轩变得有些不太正常。
"好吧,如果你真的决定了,我们支持你。"陈建平最终做出了妥协。
当晚,夫妻俩在卧室里商量着明年的计划。
"老陈,复读班的学费又涨了,要三万多。"王淑华算着账,"咱家现在已经欠了不少债,再借钱的话..."
"想办法吧。大不了我再多打几份工。"陈建平叹了口气,"这孩子既然这么坚持,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拖后腿。"
"可是你的腰椎本来就不好,再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王淑华心疼地看着丈夫。
"没事,我还能坚持。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淑华点点头,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疲惫。五年了,从志轩第一次高考到现在,这个家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她开始怀疑,这样的坚持到底是对是错。
第二天,志轩主动去复读班报名了。回来后告诉父母,明年的学费是三万五千元,比今年又涨了五千。
"好,我们想办法筹钱。"王淑华强打精神说道。
但她心里其实充满了疑问。志轩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复读?为什么不愿意考虑其他选择?而且,他每次谈到复读时,眼神中都有一种她看不懂的东西,既像是坚定,又像是...恐惧?
那天晚上,王淑华失眠了。她想起志轩这些年的种种表现,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为什么一个连续四年落榜的孩子,对复读会如此执着?为什么635分这么高的分数会滑档?
她想起填志愿时志轩的神秘样子,想起他平时异常的淡定,想起他和父母之间越来越大的距离感...
"也许我想多了。"她在心里安慰自己,"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
但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志轩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复读生活。他整理书籍,制定学习计划,看起来干劲十足。
"志轩,你对明年有什么打算?"王淑华试探性地问。
"好好学习,争取考得更好。"志轩的回答依然简短。
"有没有心仪的学校?"
"有,但现在说还太早。"
这种模糊的回答让王淑华更加困惑。她感觉志轩在刻意隐瞒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追问。
06
九月开学季,同龄的孩子都背着行囊去大学报到了,只有志轩依然坐在高三的教室里。
王淑华看着儿子每天早出晚归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这孩子已经承受了太多,欣慰的是他依然没有放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志轩的作息非常规律,每天准时上学放学,看起来比其他复读生都要轻松。而且,他从来不抱怨学习的压力,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焦虑。
"志轩最近学习怎么样?"她问李老师。
"挺好的,他很自觉,基础也比较扎实。"李老师停顿了一下,"不过说实话,我总觉得他和其他复读生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
"说不清楚,就是感觉...他好像并不急于证明什么,很淡定。"
这个评价让王淑华更加困惑。按理说,经历了滑档的打击,志轩应该更加发奋学习才对。可他的表现却如此云淡风轻。
还有一件事让她觉得奇怪。志轩的复习资料总是很新,好像没怎么用过。而且,他的书桌总是整理得很干净,不像其他复读生那样堆满了资料和试卷。
"志轩,你的复习进度怎么样?"一天晚上,王淑华走进儿子的房间。
"还可以,按计划进行。"志轩抬起头,合上了手中的书。
周末午后,陈志轩出门和同学聚会。王淑华决定给儿子收拾房间,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复读生活。
当她掀开枕头准备换床单时,床垫下面露出了几个厚厚的信封边角。
王淑华随手拿起一个,目光瞬间呆滞了。
这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她的手开始颤抖,继续翻找。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整整四张录取通知书整齐地叠放在床垫下面。
每一张上面都印着"985工程"的字样,每一张都来自全国顶尖的知名大学。
王淑华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怎么可能?志轩明明每年都落榜,明明每年都在复读,为什么会有这些录取通知书?
她仔细查看时间,发现这些通知书分别对应着志轩"落榜"的那四年。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其中一个信封里还塞着别的东西。她小心翼翼地掏出来,是一个小小的牛皮纸袋。
客厅里传来建平的叹息:"这孩子复读这么多年,真是苦了他了..."
王淑华颤抖着手打开牛皮纸袋,当里面的东西掉落在床上时,她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