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姨,你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啊?好漂亮!”“阿姨,听说你们来自重庆?可以做个采访,谈谈对鄂尔多斯的印象吗?”……8月15日,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热闹非凡,“强基工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这里,精彩的慰问演出开始前,一群身着土家族衣裙的重庆
“阿姨,你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啊?好漂亮!”“阿姨,听说你们来自重庆?可以做个采访,谈谈对鄂尔多斯的印象吗?”……8月15日,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热闹非凡,“强基工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这里,精彩的慰问演出开始前,一群身着土家族衣裙的重庆孃孃吸引了当地观众和媒体的注意。
演出开始前,重庆孃孃被媒体争相采访。记者 赵欣 摄
这群重庆孃孃一共14人,她们都是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舍巴民歌队队员。当天,重庆舍巴民歌队与来自北京、云南、甘肃、湖南等地的歌手和文艺团体一起,组成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将慰问演出送到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这场演出也是2025“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活动的重要单元,文艺志愿者们与来自鄂尔多斯当地企业的文艺爱好者同台演出,用欢歌乐舞为园区广大干部职工送来夏日的祝福。
舍巴民歌队是一支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队,队员由黔江区石会镇的村民和退休干群组成,平均年龄55岁,80%为土家族、苗族。他们将吊脚楼的炊烟、阿蓬江的涛声、西兰卡普彩线“织”进了旋律,将当地农家儿女的劳作智慧、爱恋絮语化作跳动的音符,用那些从田垄间生长、在炊烟中酝酿的歌谣,在观众心间激起阵阵涟漪。
“无论是《阿蓬江号子》中深藏的巴人豪迈,还是《阿蓬江采茶歌》中飘荡的渝乡茶香……近年来,舍巴民歌队演唱的多首富有重庆山水灵气的代表作屡获奖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成为武陵山区非遗传承的鲜活注脚,也让非遗之花在巴渝大地静静绽放。”2025“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活动重庆代表队领队、市文志协秘书长舒丹告诉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清早起来阳雀那叫啰,姐妹呐哩双双采茶忙哟,花儿红来茶树青啰,姐在呐哩房中绣手巾哟……”当天,舍巴民歌队为慰问演出准备的节目,正是巴渝风情浓郁的《阿蓬江采茶歌》。当落落大方的重庆孃孃们登台时,观众席间响起热烈的欢呼和鼓掌。在热情而优美的原生态歌声中,一幅渝东南茶山忙碌的劳作图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伴随孃孃们流畅自信的舞蹈,演出现场很快迎来了一次高潮,一曲结束,掌声雷动。
“《阿蓬江采茶歌》描绘的是地道的重庆风情,创作灵感源自当地一位老太太唱的民歌。”舍巴民歌队队长王志凌介绍,这首民歌背后还有不少故事。他曾在濯水景区广场偶然听见一位老太太唱山歌,感觉曲调很优美,然而等忙完手头事情再去寻找,却怎么找也没找到。历经一番曲折,他后来另外找到一位90岁高龄的老太太,她记性特别好,可以把年轻时从自己婆婆那儿学来的山歌完完整整地唱出来,得益于她,《阿蓬江采茶歌》改编问世。
慰问演出精彩纷呈,除了重庆的土家族民歌《阿蓬江采茶歌》外,云南的傈僳族民歌《维西阿克吉》、甘肃的回族民歌《大眼睛》、湖南的苗族民歌《山谷里的苗歌》等轮番上演,演绎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无限风光。压轴登场的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男高音歌唱家丁毅演唱的《感恩》,也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在全体演员与观众带来的大合唱《爱我中华》里,本次慰问演出圆满结束。
有意思的是,曲终人散的时刻,重庆孃孃们又被众多观众和媒体围住了,或是求合影,或是录制采访视频,忙得不亦乐乎。
“重庆这支歌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重庆孃孃名不虚传!”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资深导演曹维就是演出前后都来重庆代表队“抢人”的工作人员之一,他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笑道,“首先从排演的角度来说,这支队伍从服装到道具到整体呈现状态都很好,然后她们演唱的内容有浓郁的重庆地域文化特色,中国文联‘村歌嘹亮’展演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多元的、地域化的东西的展现。这个团还有提升的可能性,期待有更好表现。”
值得提醒的是,2025“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活动将从8月15日持续至17日,在此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48支队伍将参加展演。按照展演安排,重庆舍巴民歌队将在8月16日晚登场。重庆孃孃们将带来怎样的表现?会跟其他队伍有怎样的碰撞?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将在现场继续关注。
原稿点击:文化中国行丨名不虚传!重庆民歌队孃孃“火”到鄂尔多斯-重庆日报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