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八十周年,日本人非但没有反思自己侵略他国的血腥罪行,反而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称赞那些对外侵略过程中的战死者为民族英雄。德仁天皇和首相石破茂共同领衔出席活动,除了表达追思和哀悼,还声称要把战争的教训深刻在心。
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八十周年,日本人非但没有反思自己侵略他国的血腥罪行,反而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称赞那些对外侵略过程中的战死者为民族英雄。德仁天皇和首相石破茂共同领衔出席活动,除了表达追思和哀悼,还声称要把战争的教训深刻在心。
那么,日本人所说需要深刻在心的,是什么样的教训呢?绝不是说他们再也不要侵略,而是说要选择更好的侵略时机!
8月5日,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日本目前与中国国力和军事力量差距比较大,不能在此时硬碰硬,轻率发动战争,否则无异于自寻死路。垂秀夫认为,日本必须战略性潜伏、卧薪尝胆,等待中国衰弱的时机,最终以钓鱼岛问题为抓手,与中国一决胜负。
“中国衰落之日,就是中日决战之时”,垂秀夫的这一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日本人的真实想法。妄图有朝一日再次侵略大陆,对中国野心不死,绝不仅仅存在少数右翼群体之中。
历史的长河中,日本的种种行径与态度,都印证了中国古人说过的某些异邦“畏威而不怀德”这句话。对强者摇尾乞怜,对弱者张牙舞爪,随时要扑上来撕咬。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从唐朝时候就开始了,可惜一直未能成功,经常被揍得很惨。近代以来,固步自封的中国日益衰落,而日本凭借改革迅速崛起,此后数十年,日本联手西方共同开启侵华脚步,堪称中华民族血泪史。
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索取巨额赔款,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更是罪恶滔天,造成我数千万伤亡,最恶劣的就是南京大屠杀,短短几天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即便如此,战后的日本,不仅没有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反思侵略罪行,还试图美化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暴行。相反,他们对向其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的美国,却表现得毕恭毕敬,甘愿充当美国在亚洲的马前卒。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无疑深刻体现出日本只臣服于武力,而对仁义道德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再看当下,日本在诸多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同样令人不齿。在领土争端上,日本对钓鱼岛觊觎已久,不断制造事端,妄图将其据为己有。有关台湾问题,日本也频频插手,大放厥词,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曾因侵略行为付出的代价,又开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压力,日本往往阳奉阴违,表面上做出一些姿态,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日本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其民族性格中的“慕强”心态和“耻感文化”。他们以强者为尊,在强者面前自卑顺从,在弱者面前则自大欺凌。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强弱之分,强者欺负弱者是理所当然。而且,他们更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而不是内心的道德准则,只要不被发现或受到惩罚,就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错。
对待这样的日本,一味的宽容和说服毫无用处,唯有强大自身,用实力说话,才能让其有所忌惮。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若日本依旧执迷不悟,挑战中国的底线,必将遭到迎头痛击 ,就如同历史上那些侵略者的下场一样。
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对于日本这样“畏威而不怀德”的国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握紧手中的拳头,抓紧手中的棍子,才能打消狼子野心,守护祖国和平。
来源:谈古论今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