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4月,摩托车发烧友周先生在某交易平台浏览时,看中一辆二手摩托。添加卖家“张某”微信后,对方“专业”的人设让他迅速卸下防备:朋友圈里满是炫酷摩托照片、品牌信息,聊起车型性能头头是道,甚至声称“货源来自大牌厂家,质量绝对保障”。
动动手指,心仪商品就能送货上门?网购的便利早已融入生活,但便捷背后暗藏陷阱!
太原市民周先生(化名)就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二手摩托车骗局——不仅没见到“爱车”的影子,辛苦攒下的8000元也血本无归!
2023年4月,摩托车发烧友周先生在某交易平台浏览时,看中一辆二手摩托。添加卖家“张某”微信后,对方“专业”的人设让他迅速卸下防备:朋友圈里满是炫酷摩托照片、品牌信息,聊起车型性能头头是道,甚至声称“货源来自大牌厂家,质量绝对保障”。
双方谈妥8000元交易价后,周先生按约定先支付500元定金,张某承诺“货到付尾款”。
很快,张某发来一段“发货视频”,交易看似顺利推进。
然而,套路才刚刚开始——张某随即以“交房租急用钱”“给女友过生日”等理由,催促周先生提前支付7500元尾款。
想着“货都发了”,周先生最终妥协转账。
可钱款付清后,摩托车却再无音信!
面对周先生的追问,张某从“马上到货”敷衍到“物流问题”,最后直接拉黑消失。周先生这才惊觉被骗,但因“觉得受骗丢脸”,犹豫很久后,才于今年7月初向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小井峪责任区刑警队报案。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
经研判发现,“卖家”张某的“专业”人设全是假象——朋友圈的摩托照片、视频,均是从网上下载或挪用自己旧购车素材,只为包装身份、博取信任;实际上,张某根本没有售卖摩托车的能力和渠道,日常靠诈骗维生,骗来的钱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更令人震惊的是,民警还查明,张某用同样手法,在山东、四川等地诈骗了另外两名受害人!
讽刺的是,张某在2023年4月诈骗周先生后不久,就因在山东实施诈骗被当地警方追究刑事责任,直至近期才刑满释放。
他前脚刚迈出监狱大门,后脚就被太原警方盯上!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又一次严惩。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周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
从朋友圈精心包装的“专业人设”,到步步紧逼的转账话术,骗子张某的套路虽不新鲜,却精准抓住了消费者 “捡漏” 心理与信任软肋。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诈骗往往披着“低价好物” 的外衣,利用私人社交平台脱离监管的漏洞,以 “定金”“急用钱” 等名义诱导私下交易,一旦钱款到手便销声匿迹。
警方的提醒字字珠玑:网络交易,守住“平台担保” 的底线就是守住资金安全的红线。
面对“天上掉馅饼” 的诱惑,多一分审慎,少一分轻信,才能让骗子无机可乘。毕竟,再逼真的朋友圈晒图,也抵不过 “货到付款”“平台监管” 带来的踏实。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