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因质疑《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不公平,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0700.HK)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一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这是“中国首例游戏算法诉讼案”。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吕思颖 深圳报道
近日,因质疑《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不公平,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0700.HK)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一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这是“中国首例游戏算法诉讼案”。
孙千和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知情权为请求基础,要求公开《王者荣耀》游戏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具体包括:影响《王者荣耀》系统给玩家账号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的占比和权重大小等。
孙千和认为,匹配机制深刻影响了自己的游戏体验,可能涉及公平问题,作为消费者有权利了解。
庭审于8月12日下午2:30开始,持续至约下午7:30结束,但案件并未当庭宣判。
在庭审中,腾讯方面表示《王者荣耀》不存在所谓的控制玩家胜率的行为,匹配算法涉及商业秘密,公开算法会成为黑产的“作弊说明书”,最终损害广大玩家的利益。此外,腾讯还称自身完全没有任何动机、意图和必要实施破坏游戏公平竞技环境的行为。
庭审结束后,孙千和向媒体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共同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按照最低限度知情的原则,既保护腾讯认为的技术秘密,又保护玩家应有的知情权。
引发此次诉讼的,是AI技术加持下的《王者荣耀》ELO匹配机制(埃洛等级分系统,一种用于对弈活动水平的评价方法,使用范围广泛)。
在《王者荣耀》游戏内,ELO机制会综合一名玩家过往及近期的游戏记录,通过分析游戏对局内的击杀、死亡、助攻、经济等几乎所有数据,进而为每位玩家生成一个不可见的“隐藏分”,而“隐藏分”的高低则直接决定玩家匹配到的队友及对手的实力。
2018年,《王者荣耀》发布了一篇文章《狄仁杰答疑 | 匹配算法全面解析》,内文曾提及游戏采用ELO等级分系统来评估每一位玩家的实力,并尽量在对局内为玩家匹配实力相近的队友及对手,从而给到玩家高质量的对局体验。
但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ELO匹配机制的日渐成熟,《王者荣耀》玩家普遍反馈称,当前游戏匹配环境与早年相比差异明显。
比如玩家在连续胜利后会遇到系统的“制裁局”,“制裁局”内己方实力与对方实力差距极大,几乎不存在获胜的可能;而当玩家连续对局失利后,又会遇到系统安排的“福利局”,“福利局”内己方实力明显强出对手,即便玩家对整局游戏毫无贡献,也能顺利“躺赢”。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投诉有381条,而在各大游戏社区以及视频平台中,大量玩家反馈自己在游戏对局中会常常遇到实力悬殊的对手与队友,甚至是直接由AI操控的人机,游戏体验受到严重影响。
很显然,在AI技术加持下的ELO匹配机制不仅没有使当前的游戏对局更加公平,反而成为破坏公平性的利刃,甚至连职业选手也困顿其中。
比如今年7月,曾7次夺得《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冠军的选手“花海”,在钻石段位的33场排位赛对局中,对局胜率竟然不足25%,在输掉的对局中至少有25场被评为败方最佳选手。“花海”甚至在直播中一度崩溃,称自己“上不去王者”,请求腾讯为其“开通专属通道”。
《王者荣耀》策划曾在今年初的直播中承诺,会进一步改进目前玩家在游戏匹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时至今日该承诺仍未落地。
此外,王者荣耀官方也曾对此进行回应,称匹配机制和规则是数学问题,而游戏对局质量由众多机制之外的因素,如阵容搭配、个人操作等共同影响,游戏中不存在通过匹配算法刻意为连胜状态下的玩家匹配水平较低的队友。在腾讯客服的王者荣耀板块中,官方也对该现象进行了相似的回应。
换言之,《王者荣耀》仅承认需要对游戏匹配机制进行优化,但对于使用AI及匹配机制操控玩家对局的指控,却是矢口否认。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翻看各大游戏社区以及主流视频平台,可以寻找到大量玩家针对《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控诉。在B站上,甚至有博主因成功破解该机制一跃成为“不被官方承认”的《王者荣耀》区“最大UP主”。
B站知名游戏博主“磊哥游戏”(247万粉丝)就曾在多个视频中展示了被AI人机操控胜负的对局实况,在开发出破解AI人机实操办法的同时,还点明了《王者荣耀》操控玩家对局的核心诉求——用户活跃度。
“磊哥游戏”在不同的视频中均提到,《王者荣耀》利用玩家的胜负欲心理,通过在游戏中植入AI人机的模式,来变相左右玩家胜率、并延长玩家对局时长,进而使游戏的相关报表数据“好看一些”。
比如对于沉没成本较低的新注册的玩家,因担心其游戏体验不佳退游,系统便会为其安排大量的“福利局”,使其轻松获胜;而对于沉没成本较高的老玩家,系统则会通过AI人机刻意延长对局时长,或者通过“制裁局”减缓其上分速度,使其在输赢的浪尖上随波起伏……
由于ELO匹配机制的存在,因此技术好的老玩家,在匹配中还更容易遇到实力不佳的队友,这也就解释了前文提到的职业选手“花海”难求一胜事件,其实质是由于职业选手隐藏ELO分值很高,而匹配机制则要求对局双方“总分的大致相等”,因此带着四个“拖油瓶”的职业选手也自然难求一胜。
如今《王者荣耀》对局被AI人机“左右”早已成为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该现象甚至衍生出黑色笑话:世界末日,最后一个人打开王者荣耀,几秒钟之后系统提示匹配成功……
事实上,在游戏中引入AI人机用于新手玩家指引和老玩家技巧训练本无可厚非,但《王者荣耀》将相当数量的AI人机引入玩家之间的正常对局,彻底将游戏对局变成一个个“数字黑箱”。
AI人机与游戏匹配机制的紧密结合带来的结果实际上违背了《王者荣耀》所强调的“公平竞技”游戏理念,不仅导致玩家与《王者荣耀》间信任的破裂,更进一步造成玩家行为的异化,最终损害整个游戏生态。
AI人机的本质是数字程序,既然是程序,便无法跳脱出游戏既定规则,但对于能够跳出规则进行思考的大量玩家而言,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磊哥游戏”在B站《王者荣耀》区被玩家热捧,更在于其发现了破解AI人机的底层逻辑,即利用ELO机制让系统安排强力的队友将自己“带飞”。
这种模式被《王者荣耀》玩家称为“鸡爪流”。
2024年6月,“磊哥游戏”发布的“鸡爪流”系列视频在B站《王者荣耀》区掀起玩家热议,相关视频的教学及讲解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该玩法的核心逻辑在于玩家需要在对局中刻意压低自己的各项对抗数据(如少击杀、少参团、低承伤和低输出),使自己被系统认定为“菜鸟”,同时在游戏对局中专注“拆塔”,进而拉高自己的游戏胜率。
被认定为“菜鸟”的玩家不仅有更高概率遇到系统安排的强力队友“带飞”,还能因自身的低评分避免游戏内的各项违规行为处罚。
“我这么菜,尽力了,打不过对面,只能‘偷塔’……”几句口头禅便点出了“鸡爪流”的核心要义。
因此,如今的《王者荣耀》对局内,出现一种荒诞现象:努力钻研认真对局的高手玩家,“上星”之路举步维艰、荆棘载途;而在对局中持续“送死”,专注推塔却从不参团的“菜鸟”,“上星”之路却是平步青云、畅通无阻。
这种现象背后不仅是玩家对《王者荣耀》现行匹配机制的控诉,更折射出一种“自损求胜”的“畸形”的游戏生态。
当“公平竞技”理念被游戏开发商抛诸脑后,作为国内最大游戏厂商的腾讯,又如何在“第九艺术”领域为中国游戏产业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8月12日旁听现场庭审的人士向媒体透露,孙千和在起诉《王者荣耀》时提供了200多份玩家在连胜后遭遇连败的证据,而腾讯在庭审现场展示了七位高胜率玩家战绩予以反驳。
另外的一些信息也可揭示腾讯在游戏领域对AI的应用。
比如在2025年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中,腾讯副总裁蔡光忠曾在回答《王者荣耀》AI人机的相关问题时提到,“觉悟人机”已超过职业竞技选手的水平,并认为AI技术的首要目标是优化玩家体验,而非操控胜负。
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称公司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其中《王者荣耀》及《和平精英》等长青游戏向平台化进化并加大了AI应用,新游戏如《三角洲行动》亦取得突破,使得游戏业务在用户及收入侧均表现出色。
编辑 | 廖梓妤
终审 | 郭敏敏
来源:星岛记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