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笔谈|一枚“绣花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5:02 2

摘要:司法所的工作,平凡而真实,我们听着东家长、西家短,在唾沫星子里寻找和解的“线头”;我们把法条“揉进”柴米油盐,让生硬的文字长出烟火气……我想,司法行政工作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细碎的点滴里,而我们,则是这缝补、缀合的“绣花针”。

司法所的工作,平凡而真实,我们听着东家长、西家短,在唾沫星子里寻找和解的“线头”;我们把法条“揉进”柴米油盐,让生硬的文字长出烟火气……我想,司法行政工作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细碎的点滴里,而我们,则是这缝补、缀合的“绣花针”。

我们是“连心针”,缝起亲情纽带。

调解室的门开开合合,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前些日子,我们送桥司法所的“有理大家评”调解室就遇到了一桩揪心事。张某猝然离世,留下的不仅是房产存款,更搅起一场亲情与利益碰撞的漩涡。法定继承、转继承、代位继承……这些专业法律术语在当事人激动的争执声中,显得格外沉重繁杂。我们深知,此刻照本宣科念法条,无异于火上浇油。

我和同事一头扎进卷宗,把复杂的家庭关系与法律关系一点点理清楚。我们一次次和当事人见面,像唠家常一样,把拗口的法律条文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朴实的话语讲透。

“蔡姨把你抚养成人,这份恩比房产证重多了”“亲兄弟何必为寸地红了脸 ”,这些掏心话如细雨,浸润干涸心田。当一家人重新坐在一起,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时,那一刻,我感受到,法治是能融化坚冰的暖流,而我们,就是那枚“连心针”,细密针脚缝起的不仅是调解协议,更是那份失而复得的亲情纽带。

我们是“引线针”,照亮迷途归航。

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用温暖点燃希望,帮助迷途的灵魂,找到回归的路。社矫对象刘某刚入矫时像断了线的风筝,封闭自己,日夜颠倒,定位手机常关机。记得那次走访,我们敲了半天门,他才顶着乱发探出身,眼神里满是疲惫和不耐烦。收到训诫处分那天,他把通知书往桌上一摔:“我又没出高邮,管那么宽!”可那眼底藏着的迷茫与自弃,看得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翻看他的档案,“旅游管理专业”六个字让我们眼前一亮。

再见面时,我们试着从他的专业聊起,说起他曾经的职业理想。起初他敷衍应付,渐渐话多了起来,我们便鼓励他试试旅游项目销售。后来某天,他主动来所里汇报 —— 原来已在景区负责接待旅游团队了。刘某的“重生”,见证着社区矫正制度的温度与力量,而我们这枚“引线针”,为那些迷失灵魂,牵引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航道。

我们是“走线针”,浸润群众心田。

法治大树需用心浇灌,普法工作就是我们润物无声的行动。宪法宣传周,我们走进校园,结合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将法治温度传递给孩子们;企业车间里,把法律宣讲变成“你问我答”,方便工友们理解;社区树荫下,小板凳围坐,我们把法条变成听得懂的“家常话”;三月三庙会,将法治宣传融进载歌载舞的民俗展演,让群众在欢声笑语里读懂法律的深意……

当孩子们举着小红旗说“宪法护着我们长大”,工友们拿到欠款后露出安心的笑,村民们用学到的法条解读生活琐事,赶会的乡亲追着宣传员问个不停时……这些瞬间,总让我心头暖流涌动。我知道,我们这枚“走线针”,正以最朴实鲜活的方式,在群众的心田上精心“走线”,让法治的种子悄然播撒,深植于生活的沃土,静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司法所的日常点滴

早已在我们心底织就了法治的经纬

我们甘愿以经纬为底

继续做那枚“绣花针”——

用责任、专业和温度

一针一线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