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八月份,位于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的300多亩香梨,陆续进入成熟期。在一个采摘园里,社区和网格干部正和种植户了解着果品的销售情况。王桂松,有20多年种梨经验,是当地 “梨界” 的 “老把式”。
老“梨业”焕新春 甜蜜事业助增收
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有20多年的种梨史。当地优化品种,跟进服务,让老梨树焕发新春,结出富民强民的真金白银。
进入八月份,位于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的300多亩香梨,陆续进入成熟期。在一个采摘园里,社区和网格干部正和种植户了解着果品的销售情况。王桂松,有20多年种梨经验,是当地 “梨界” 的 “老把式”。
果农王桂松介绍:“从外地引进了新品种,有秋月、皇冠、彩虹,所以品种多了,招来的客户也多,价格也提上去了,一般按市斤算的话,能提到6到8毛钱。”
土地平整,透水保肥,灌排灵通。王桂松所在的前营马网格,几乎家家有梨树,户户有梨园。香梨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近些年,街道和社区紧扣 “优质”“特色” 市场新需求,引导果农3次改良品种,调整熟期结构,丰富品种占比,促进果品更新换代、产业提质增效。
果商刘宝告诉记者:“这梨品质很好,也没有打农药,也没打灭草剂,味道很甜,一天能卖四五百斤,销量很不错,很好卖。”
三分种,七分管。在更新品种的同时,当地搞好技术帮扶,优化水肥供应,跟进管理示范,助力增产增收。在果农王锡林的梨园,以草治草的理念,就被引入了梨园管理。
果农王锡林说:“留草一方面是能保墒,遇到高温天气能给树木降温,免得阳光直射把叶子烤糊;另一方面,打灭草剂对土壤的危害很大,会破坏土壤和树的根系,而草腐烂后能还原土壤,成为有机肥料。”
果农告诉记者,管理好的梨树,产量比较可观,亩产高的能超过一万斤。
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前营马网格会计任东山说:“香梨有一个缺点是不耐储存,所以我们尽量想在最短时间内把梨卖出去,让农户能挣到更多的钱。”
舜王街道孙戈庄社区党委书记陆伟表示:“我们这个地方离城区比较近,每天的供货量也有保障,所以现在主要是积极帮农户对接商超,形成订单销售。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电商,搞直播销售,让农民的致富果尽快变现。”
融媒记者:杨荣岱 李叶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来源:乡村尤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