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京上当了,会晤还没开始,特朗普就突然改口——不再谈领土划分,改为只谈“停火”。这一变化,让俄罗斯措手不及,却让欧洲和乌克兰看到了突破口。
普京上当了,会晤还没开始,特朗普就突然改口——不再谈领土划分,改为只谈“停火”。这一变化,让俄罗斯措手不及,却让欧洲和乌克兰看到了突破口。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特朗普在与欧洲领导人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三方视频会晤时,明确表示这次与普京的会晤“不打算讨论任何可能的领土划分”,重点将放在“确保乌克兰停火”上。
这与他几天前的表态形成了鲜明反差。此前,特朗普多次提到俄乌之间“需要交换领土”,甚至暗示领土调整可能是推动和谈的突破口。但这次,他的语气完全不同——领土议题被踢出会晤计划,换成了一个对俄罗斯来说“分量不足”的停火目标。
从媒体披露的细节来看,这次转变与欧洲和乌克兰的联合施压密切相关。在视频会谈中,欧洲多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达成共识:和谈必须建立在停火的基础上,而不是领土让步。他们担心一旦领土问题被摆上台面,乌克兰在战场上失去的将不只是土地,还有谈判筹码。
在多方劝说与舆论压力下,特朗普选择临时改变方向。这让欧洲与乌克兰在舆论战上率先赢下一局——至少在会晤开始前,他们的诉求得到了白宫的公开认同。
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谈停火”显然是不够的。莫斯科方面一直强调,只有在领土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为持久和平打下基础。没有领土协议,停火可能只是暂时缓兵之计,甚至可能被乌克兰当作恢复兵力、发动反攻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普京很可能会重新评估会晤价值,甚至不排除取消行程的可能性。毕竟,当前俄军在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稳固,乌克兰的军力和装备都在消耗之中,俄罗斯并不急于达成停战。相反,急于求成的反而是乌克兰与欧盟。
特朗普的临时改口,并非单纯的情绪化决定,更可能是多方博弈下的策略调整。欧洲和乌克兰的强硬立场固然是压力来源,但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需要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保持平衡。
国内选情考量:过于亲俄的姿态,可能被民主党和主流媒体抓住攻击,把他描绘成“出卖乌克兰”的总统。
外交空间保留:提前在公开场合压低领土议题的权重,可以在与普京的闭门会谈中保留谈判余地,反而更有操作空间。
试探反应:通过提前释放“只谈停火”的信号,观察俄方反应,从而在会晤中决定谈判节奏。
换句话说,特朗普的变招既是被迫的表态,也是主动的试探。
欧洲和乌克兰的成功,不仅在于让特朗普口头让步,更在于他们在会晤前塑造了一个舆论框架:这次会晤的成果标准,不是领土交换,而是停火协议。
一旦这一框架被广泛接受,即便特朗普在会晤中与普京讨论了领土问题,也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先声夺人”战术——先定义议题,再约束对手。
普京原本的谈判策略,很可能是以领土议题作为核心,换取制裁松绑、经济合作或安全保障等条件。现在特朗普突然把“领土”踢出主要议程,相当于抽掉了谈判的支点。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有三个选项:
取消会晤:以此作为对美方变卦的回应,但代价是失去一次展示外交灵活性的机会。
被动参会:即使议程不利,也参加会晤,以期在细节上找到突破口。
主动变招:在停火框架下加入有利于俄罗斯的附加条件,变被动为主动。
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意味着俄罗斯的原计划被打乱。
在“领土”变成禁区、“停火”成为主线的情况下,这场会晤的成果前景并不乐观。俄罗斯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轻易妥协,美国也不会在没有外交成果的情况下空手而归。
这种僵局的结果,很可能是达成一份模糊的声明:双方愿意继续对话、寻求停火,但在具体条件上没有实质性突破。这种结果对特朗普来说至少可以交差,对普京来说也能维持体面。
特朗普的政治风格一向是“灵活多变”,今天的承诺明天可能就会改口。这种风格让他在谈判中更有回旋余地,但也会增加谈判的难度,尤其是增加不可靠性。
如果特朗普最终在会晤中重新引入领土议题,他可能赢得普京的合作,但会遭到欧洲与乌克兰的强烈反弹;反之,如果坚持只谈停火,则很难换取俄罗斯的实质性让步。
距离美俄会晤还有不到24小时,特朗普的临时变招,让这场原本可能直面核心争议的会谈,变得更像是一场心理博弈与姿态较量。欧洲与乌克兰暂时赢下了一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掌控全局;普京虽然被动,但也并非没有反制空间;而特朗普,则依旧握着变招的权利。
真正的考验,不在于会晤当天的握手合影,而在于谈判中能否达成共识。美俄能谈成什么结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和乌克兰只能被迫接受,当然这种接受,意味着长久的和平协议恐怕很难达成,反而会让俄罗斯和欧洲处于长期对峙不信任的状态。
来源:繁花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