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香格里拉藏刀俏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1:47 4

摘要:近日,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达拉节活动现场,“吴公噶达”家族的卡萨藏刀摊位前人头攒动。精钢寒光闪烁,宝石镶嵌的刀鞘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65岁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金明(扎西旺丹)布满老茧的手中拿着一把刀,正向游客讲解刀鞘上的文化密码——这传承了五代人的

近日,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达拉节活动现场,“吴公噶达”家族的卡萨藏刀摊位前人头攒动。精钢寒光闪烁,宝石镶嵌的刀鞘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65岁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金明(扎西旺丹)布满老茧的手中拿着一把刀,正向游客讲解刀鞘上的文化密码——这传承了五代人的技艺,如今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扎西旺丹讲解刀鞘上的文化密码。

藏刀,是雪域高原千年相随的信物。它曾是牧民迁徙中披荆斩棘的忠实伙伴、抵御野兽的刚毅之盾,深深融入生产生活的血脉。在岁月流转中,藏刀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身份、勇气与信仰的象征。它是婚礼上的爱情见证,是成年礼中的家族期许。刀柄缠绕的皮革、刀鞘镶嵌的宝石,无声诉说着代代相传的荣耀与故事。“藏刀不仅是工具,也承载着我们藏族人刻在骨子里的远古记忆。”扎西旺丹说。

“吴公噶达”家族世代以锻打藏刀为业,恪守千百年前的传统工艺。每一把藏刀都需经历选材、锻造、淬火、打磨、雕刻等20余道繁复工序,耗时十数日乃至更久。优质的高碳钢或复合钢是基础,反复的加热、折叠、锤打以去除杂质,提升韧性是核心,凭经验精准掌控的淬火瞬间决定了刀刃的刚硬与锋利。最终,刀身被打磨得寒光流转,烙刻上专属钢印。正如扎西旺丹所言:“制成一把刚柔相济的藏刀,需要的是毕生的耐心与敬畏。”

藏刀装饰工艺同样登峰造极。刀柄选用牛角、硬木或金属,刀鞘则可用金、银、铜等材质,上面镶嵌玛瑙、绿松石、天珠等珍宝。藏刀的华美程度往往与佩戴者的地位相映,价格也从数百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当旅游热潮涌向雪域高原,藏刀迎来新生。2007年,“吴公噶达”家族成立香格里拉市卡萨藏家手工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后在联合村、G214线茨布腊卡垭口与独克宗古城开设3家店铺。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申请到“卡萨刀”商标。起初,公司坚持生产古老的土司佩刀、牧民用刀以及婚庆“匕首”等极少数传统经典款式,如今已发展出二三十种满足不同需求的藏刀。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庆顺赞叹:“如此精美的藏刀,我要带回家当作艺术品珍藏。”

面对时代浪潮,扎西旺丹既坚守本心亦勇于开拓。近5年来,扎西旺丹利用精湛的技艺生产出镰刀、砍刀、斧头等农具,延续着铁器服务于民的古老承诺。更让扎西旺丹欣慰的是技艺的传承。他的儿子七林邓主已继承衣钵、投身其中,更有不少热爱这门古老技艺的年轻人慕名前来学习。扎西旺丹目光灼灼,“我希望世人通过藏刀,真正读懂雪域高原的文化血脉。”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