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封杀中国卡车的背后:既需要又恐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2:00 2

摘要:老毛子又掀桌子了,这次的目标直指中国卡车,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宣布,由于在对经销商的突击检查中发现部分中国产卡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等品牌旗下多款卡车撤销车辆技术牌照,禁止在俄境内上牌流通,加之此前被禁售的部分陕汽卡车

老毛子又掀桌子了,这次的目标直指中国卡车,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宣布,由于在对经销商的突击检查中发现部分中国产卡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等品牌旗下多款卡车撤销车辆技术牌照,禁止在俄境内上牌流通,加之此前被禁售的部分陕汽卡车,中国在俄销售的五大主流卡车品牌全部沦陷,俄罗斯的监管大棒给予国内重卡企业沉重一击。

俄版“提灯定损”

根据此次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的通告,被检查出问题禁止在俄销售的车型有:东风GX系列4×2牵引车和旗下载货中卡车型;欧曼EST-A 4×2牵引车及福田M4L底盘中卡;一汽J6 6×2、4×2牵引车及JH6B 8×4重型自卸车;汕德卡ZZHS。

上述被俄禁售的车型在国内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像东风的GX天龙旗舰系列基本对标进口高端产品,还有欧曼EST-A这也是国内卖的非常好自动挡重卡产品,更不用说一汽解放的J6和青岛解放的JH6都是国内家喻户晓的重卡产品,而汕德卡更是中国重汽与德国MAN技术合资的产物,具备MAN的重卡基因。

对于此次禁售,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给出的原因是,这部分车型在突击检查中出现制动效率低下、噪音水平过高、以及缺乏操作机构的标识、缺乏紧急救援呼叫装置、卡车结构设计不合理、被动安全设计缺陷等等原因。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报告显示,所谓刹车制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仅仅是小数点后三位的偏差,驾驶室噪音仅为3分贝超标,而更为讽刺的是,此次被禁的部分车型如一汽解放J6重卡已经通过了德国TüV的认证,而俄引以为傲的卡玛兹重卡多年始终无法通过该认证,如此判罚可谓上演了俄版的“提灯定损”式的闹剧。

既需要又恐惧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俄乌开战前夕,中国对俄罗斯全年出口卡车不到2000辆,俄罗斯卡车市场主要由欧洲的高端卡车+本土的低端车型构成,伴随开战后欧洲卡车退出俄市场,中国卡车开始进军俄卡车市场,凭借高品质、高可靠、高性价比,同时还能重载等优势,到2024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商用车总量达13.5万辆,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

面对中国卡车增长的迅猛势头,俄罗斯的本土势力很快开始发起反击,不过不是提升产品竞争力,而是猛打政策牌,2023年俄罗斯工业部就频频表态,称“对中国汽车的过度依赖存在风险”,很快便开始大幅提高进口车报废税。

媒体也很快发力,很快便炮制出大量的关于“中国汽车质量差”、“底盘生锈不耐腐”、“中国卡车在俄罗斯无法启动”、“易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等等负面新闻,不少都传播到中国的社交平台上,然而无论政策还是媒体都没能阻碍中国卡车在俄罗斯的迅猛势头,2024年汕德卡在俄销量达1.95万辆,历史性超越本土巨头KAMAZ(卡玛兹)的1.73万辆,成功登顶俄罗斯卡车市场冠军宝座。

这一下俄罗斯本土卡车三巨头直呼受不了,三大车企KAMAZ(卡玛兹)、AvtoVAZ(伏尔加)和GAZ(嘎斯)纷纷宣布实施四天工作制,以应对产能过剩和需求萎缩,据俄方部门透露,俄罗斯经销商中大约积压了约10万辆俄罗斯品牌的重卡,按照俄每年约15万左右的卡车销量,去库存周期可能长达3年以上。

要么建厂要么别卖

面对中国卡车对本土品牌的冲击,俄罗斯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就是让中国品牌在俄建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以防止因过度依赖中国产品可能削弱其工业自主性的风险,毕竟卡车不仅是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战争工具。

然而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担忧是,一方面要考虑西方国家制裁带来的风险,像外汇的结算、汇率波动、零部件的进口,特别是关键的电驱系统、车规级芯片在西方制裁下要如何运到俄罗斯,还有战争带来的风险因素,工厂是否会受到袭击,以及政策市场的不确定性,比如未来西方品牌回归市场是否会发生变化。

种种顾虑之下,目前国内车企在俄建厂方面仍未有大动作,而此次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的突袭行动,可以视为俄方面对中国企业下达的最后通牒。

据统计,截止2024年在俄罗斯销售卡车的经销商有1509多家,其中中国品牌约1117家,远超本土品牌319家和白俄罗斯品牌108家,其中仅汕德卡品牌就在俄拥有300多家经销商,和俄罗斯所有品牌的重卡经销商相等。而汕德卡被撤销车辆技术牌照,将意味着在经销商和用户手中未上牌的车型将无法在俄获得牌照,已售出的产品也无法再次转售,产品的流通被完全锁死。

目前摆在中国卡车企业面前的选择不多,要么将产品召回承受比较大的损失,要么向俄相关部门交涉,尝试用稍小的代价解决问题,眼下俄罗斯开始实施更严苛的汽车认证体系,国内企业今后也得加强产品质量,与俄本土机构进行认证合作。

来源:卡车新势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