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中,江苏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中,江苏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基孔肯雅热简介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当地语言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该词描述了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该病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该病潜伏期1-12天,通常3-7天,典型症状包括急起高热、剧烈关节痛,躯干、四肢、手掌、足底及面部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伴瘙痒。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剧烈且持续久,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丹阳有一定传播风险
据市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信息,丹阳存在白纹伊蚊,如有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有一定传播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根据监测,丹阳当前已进入伊蚊孳生活跃期。
因为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国内也无上市疫苗,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针对当下外部疫情形势,为有效降低我市风险,市疾控中心为市民做出以下几点提醒:
01
注意防蚊灭蚊
防蚊灭蚊是降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有效措施。
防蚊灭蚊主要做好三点:清积水、防叮咬、灭成蚊,其中,翻盘倒罐,定期排查清除露台、房前屋后的各类积水尤为重要,因为积水是蚊子孳生的源头。
02
有相关旅行史的市民要留意自身状况
如有国外或我国南方省份旅居史,请在返家后做好防蚊叮咬措施,并留意2周内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建议就医途中穿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近期旅居史。
03
合理制定旅行计划
如正在制定旅行计划,建议前提前查阅目的国家、地区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目的地是否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或暂缓前往该地区。
呼吁大家
NOTICE
疾病防控,从源头抓起!只要大家齐动手,经常排查并清除房前屋后积水,就能使我们周围的蚊子少很多,从根源上阻断疾病的传播!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1.清除蚊虫孳生地
● 定期疏通排水沟,避免堵塞积水。
● 翻盆倒罐,定期检查、清理房前屋后和家中积水(花盆托盘、空调排水槽、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
● 及时清除露台、庭院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
● 水培植物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莲花池可采取养鱼防蚊。
2.室内防蚊灭蚊
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以减少蚊虫叮咬。
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入室居住。此外,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灭蚊。
3.个人防护
● 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 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物,裸露皮肤处可涂抹驱蚊剂。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健康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