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注销微博引爆热搜!助农证书真假之争背后的乡村变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0:36 2

摘要:“真的助农,也要注销的,拜拜。”8月13日深夜,演员赵露思在微博留下这句话后宣布注销账号。瞬间,#赵露思注销微博#冲上热搜榜首,海量访问甚至导致平台出现大规模卡顿,页面无法加载。

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一张证书,将明星助农推向舆论漩涡中心,也意外掀开了数字时代助农模式的新篇章。

“真的助农,也要注销的,拜拜。”8月13日深夜,演员赵露思在微博留下这句话后宣布注销账号。瞬间,#赵露思注销微博#冲上热搜榜首,海量访问甚至导致平台出现大规模卡顿,页面无法加载。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一张“助农大使”证书的真伪之争。延长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向媒体澄清:“经核实,我们的确给苹果汁品牌方企业颁发过‘助农大使’称号,但未对任何个人发过。” 而赵露思在直播中推广的正是该品牌的苹果干和苹果汁。

01 冰雹果的救赎,明星助农的真实力量

在这场争议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农产品重生的温暖故事。赵露思在直播中推荐的苹果干,原料是陕西地区因冰雹灾害导致外观受损而滞销的苹果。这些“冰雹果”虽内在完好,却因卖相不佳面临烂在地里的命运。

赵露思团队以正常市场价格收购了4000余户果农手中的600吨“冰雹果”**。经过近一年的产品研发,这些原本将被浪费的苹果变身为苹果干和苹果汁,重新获得市场价值。

市场反应令人惊叹。数据显示,赵露思推荐后苹果干单日搜索量暴涨807%,某电商平台销量环比增长500%,多地店铺订单激增到断货,甚至被摆进山姆会员店显眼位置。一位陕西果农在采访中哽咽道:“这些果子因卖相不好本要烂在地里,是露思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

02 证书风波,公益与商业的边界之争

争议的核心在于公益助农与商业推广之间的模糊地带。有网友质疑赵露思在直播中多次分享的苹果干和苹果汁是其友人公司的产品,疑存在“低价收果、高价卖货”操作,且参与利益分成。

对此,赵露思在8月13日下午的直播中明确回应:“第一点,我没有拿钱。第二点,大家买不买、想不想去尝试农产品,是大家的选择。”她强调自己只是在农民那里买到了喜欢的东西,并认为“支持、帮助不一定非得有金钱的来往”。

这场风波触及了明星助农的核心痛点——透明度。延安市志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重点调查涉事公司是否具备助农权限,以及其与相关直播带货人员的合作是否真实开展助农活动。

03 国家行动,数据成为新时代的“农资”

这场个人争议背后,是国家层面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就在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数据已成为与土地、种子同等重要的“新农资”。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刘烈宏这样描述数字技术给农业农村带来的变革。随着5G网络和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些新生产要素有效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数字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比2020年增长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34倍达2.26亿户。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2%,为数字助农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乡村实践,数字技术重构农业价值链

在全国各地,数字助农的实践正在开花结果。在安徽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的茶农吴忠跃惊喜地发现:“以前愁销路,现在靠村里拍的短视频带货,葡萄刚熟就被订走了!”

该乡党委成员在调研中发现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后,鼓励村党组织主动作为。白林村组建工作专班从零学习短视频拍摄,策划多条乡土气息浓厚的宣传视频。这些展现村民田间劳作、果实饱满场景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近2万次,直接带动农产品订单量激增。

效果令人瞩目:白林村通过短视频宣传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还带动全村23名脱贫户实现就近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约2400元。“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脱贫户杨继海感慨道。

05 长效机制,构建可持续助农新模式

赵露思的助农实践虽陷争议,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模式。她拒绝在直播中挂商品链接、收取佣金,甚至关闭打赏功能,明确表示“收入归经纪公司,但助农是本心”。

这种“零佣金、关打赏”的“消费即公益”模式正引发连锁反应。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赵露思推荐的助农产品店铺中,超过60%消费者在评价中提及“支持公益”“帮助农民”。

与此同时,正规化的助农保障体系也在建立。中国人寿在农险经营方面,正逐步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干预。在山西洪洞县小麦主产区遭遇严重旱情时,中国人寿财险临汾市中心支公司快速拨付风险减量资金,助力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为久旱的麦田送去“及时雨”。

影视文化领域也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8月13日晚,由杨幂、欧豪领衔主演的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生万物》在CCTV-8开播,仅用17分钟便登顶全网收视榜。该剧聚焦一对返乡青年扎根土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的故事。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这场明星风波背后,是国家数据局描绘的数字乡村新图景。在安徽宜秀区,村党组织从零学习短视频拍摄,充满乡土气息的视频带动农产品订单激增,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23名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当助农证书的争议随赵露思的微博账号一同消失,真正留存的是陕西4000余户果农因“冰雹果”重生而舒展的眉头,是安徽白林村脱贫户每月增收2400元后绽放的笑容,是中国人寿为585亿元农业风险保障筑起的“安全网”。

数字乡村的未来不在热搜榜单,而在每个被互联网点亮的田间地头。

来源:洞察三农万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