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宣传?票房从23亿跌到2亿,我感慨:管虎给国产片上了一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0:39 2

摘要:票房从“31亿”跌倒“2亿”,我感慨:这一次,管虎用行动给国产片上了一课。

好的电影,越品越有味道,值得反复咂摸。

像是暑期档的“票房黑马”,《南京照相馆》。

以一种极为克制的手段,还原那段屈辱历史,还原“小日子”的恶。

“阿昌”手中的照相机,曾记录下南京人民战前的幸福生活。

可最终,无情揭穿“它们”粉饰太平的虚伪面具。

照片是小,背后蕴藏的“情与仇”是大。

还是那八个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尺度拿捏得当。

没有大量露肉戏份、没有刻意煽情,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南京照相馆》热度渐散,《东极岛》强势接档。

只是,同样是抗日题材的电影,口碑大不相同。

梁静在宣传会上抹泪行为,又被扣上“卖惨宣传”的帽子。

票房从“31亿”跌倒“2亿”,我感慨:这一次,管虎用行动给国产片上了一课。

梁静卖惨宣传?

《东极岛》还没抬上来那会儿。

导演申奥就在自家发布会,主动宣传助力。

格局一下打开,颇有种电影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令人动容。

《人民时报》转发宣传,几句话点明主旨,说到观众的心坎儿。

“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这还是管虎夫妇的呕心沥血之作。

光是剧本,就打磨有六年时间。

而后砸重金,带领全剧组在东极岛还原一片村庄。

那场面、那气势、那广袤无垠的大海,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短短一则预告片,吊足观众胃口。

影帝朱一龙从“白面小生”到“壮硕糙汉”,整个人“蜕了层皮”一般。

倪妮干脆甩掉靓女包袱,跟着在太阳底下暴晒,不怕苦不怕累。

几位演员坚持不用替身,没事就在水下泡着,一天超过十个小时,几乎是天天如此。

够卖力、有看点,所以,电影未播先火。

大家认定它会像《南京照相馆》一样,走上“上坡路”。

梁静宣传期间的行为,无意间为电影拉了好感。

或是入戏太深,或是想起先辈们的壮举,剧组人员几句话,引得她泪如雨下。

哽咽着发言,情绪肉眼可见变化。

“想让先辈们知道,他们没有被忘记。”

“有些事情,中国人是不会忘记的,有些精神,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说罢,深深鞠上一躬表达敬意,有礼有节。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往往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

“相信”,是创作的原点、坚持的底气。

有了它,可能不会成功,但没有它,一定会失败,掉入“假大空”的漩涡。

梁静这一哭,让外界不约而同认为:

她相信东极岛的故事,理解“救助是本能,是善意的抉择”。

都觉得这一把稳了,管虎夫妇坐享名与利,可以提早“躺平”。

谁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憋了个大的”!

从“31亿”跌到“2亿”

东极岛题材吸引人,背后可挖掘的东西有很多。

大到时事发展,小到人性的善与恶。

还有那部名为《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片,珠玉在前。

答案清晰可见,即使是“照抄搬运”,也能拿个及格分吧?

出乎意料的,让大家失望了!

水上效果的确真实。

船舱打开,一张张惨白的脸浮现眼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战俘的绝望。

故事最后,“阿花”出船救人,一声声怒吼,听的人不由得寒毛竖起。

但是,剧情是硬伤!

讲好一个故事,是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稳,一切白搭。

海上渔民救人,出于善的本能,出于对信仰的守护,没有那么多理由。

而管虎夫妇似乎没能参透这一点。

“阿赑”在弟弟死后心生怨恨,然后奋力抵抗;

“阿花”在得知“阿赑”生死未卜,然后出海救人。

“主动选择”与“被迫之举”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如网友所说:“角色可以有牺牲,可以有错误,但是不能作为一种展示惨痛的‘景观’。”

陈明昊扮演的中文老师,在怒火中嘶吼那一段,单独剪辑放出来热血十足。

但是,也仅仅限于此了,倒像是“为了升华而升华”。

更多时候,观众是一头雾水,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剧情衔接不上。

元素多、但繁杂,融入爱情、亲情、家国情以及模糊不清的“兄弟情”。

或许,梁静“相信”的只是:他们不该遗忘。

不信的是,这群“最朴素的人”,可以做出“最伟大的事”。

觉得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非得被逼到绝境中,才能觉醒,才会反抗。

殊不知,没有理由就是“最好的理由”。

隔壁《南京照相馆》票房持续飙升,一度突破23亿大关。

《东极岛》两极分化严重,从预测的9亿票房一路“苟延残喘”,勉强得到“2亿多”票房。

事实证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期待已久的“双响炮”,最终“哑火”了,岂能不心塞?

这一波,怕是回本都难。

管虎用亲身经历,给演艺圈上了“生动一课”。

管虎给国产片上了一课

当下国产片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审美在不断变化,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在市场立足。

《东极岛》,名导班底,影帝与实力派强强联合。

要演技有演技,要号召力有号召力,按理说,无需为票房担忧。

单是朱一龙与吴磊两家粉丝加起来,已足够“撑起半边天”。

不该是这个结局啊?

其实,年初《哪吒2》的爆火,已经说明:国产片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不再是“流量为演技让道”,而是“内容证明价值”。

从“拍什么火什么”转向“什么值得拍就拍什么”。

好的内容自带传播力,突破营销壁垒,愣是口口相传积累出来的好口碑。

《哪吒2》如此,《南京照相馆》亦是如此,票房与口碑逐渐形成正比。

姜文的《你行!你上!》,就好像站在另一个极端。

先前几部作品把他“捧上神坛”,都称呼他为“天才导演”。

《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优秀作品如数家珍。

是为数不多站着就把钱给挣了的导演,有才华、有风骨。

《你行!你上!》的出现,打破这种局面。

更像是为了这瓶“醋”,专门包的“饺子”。

不过赚钱嘛,不丢人,只是观众不再愿意为名气买单。

电影人不能忘,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一丝糊弄。

结语:

信息过载的时代,唯有真诚的表达、深刻的洞察与创新的诠释,才能穿透喧嚣抵达观众心灵。

这既是国产片突围的密码,也是其走向世界的底气,你们说呢?

来源:美图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