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月的栖霞,阳光正好。为激发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启发思维,2025年7月16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未成年教育团队走进栖霞区实验小学,带来了一堂以“魔法光学・揭秘VR技术”为主题的科普课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零距
七月的栖霞,阳光正好。为激发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启发思维,2025年7月16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未成年教育团队走进栖霞区实验小学,带来了一堂以“魔法光学・揭秘VR技术”为主题的科普课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感受科技的奇妙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种下对科学探索的种子。
团队成员展示VR技术的应用,孩子们积极观察互动,近距离体验科技魅力。马瑾仪供图。
为了呈现一场既有趣味又有深度的科技课堂,该团队在前期准备中精心打磨课程内容,从光学原理到VR应用,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反复推敲教学设计。他们巧妙融合PPT展示、趣味动画、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光的折射、成像原理,以及虚拟现实背后的科学奥秘,让原本略显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懂、富有吸引力。
课堂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专注地跟随宣讲员的讲解,时而认真思考,时而兴奋发问。从虚拟滑雪、太空漫步,到VR游戏,团队不仅展示了VR技术的多元应用,更通过实际操作带领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科技与现实交融的奇妙瞬间。在一声声惊叹和欢笑中,科技的神奇悄然融入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也悄悄点燃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孩子们积极发言,沉浸式互动让他们在游戏与学习中感知未来科技的力量。马瑾仪供图。
为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传播效果,该团队还设计了专属小卡片,将VR相关科普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并随同趣味贴纸一同发放。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满满的仪式感。这份小小心意不仅延续了课堂的温度,也让科技知识更容易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印记,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持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
课堂设有互动环节,孩子们乐在其中,在快乐中学习、成长。马瑾仪供图。
课程的下课铃声响起后,教室内的热烈氛围未减。三十余名身着校服的孩子没有奔向操场,而是不约而同地围拢在宣讲员身边,主动向宣讲员提问交流,分享着对 VR 和科学的兴趣与设想。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提问声、分享声与欢笑声交织。即便宣讲员提醒时间不早,孩子们依旧恋恋不舍。
最终,在 “老师再见” 的齐声问候中,这堂融合 VR 技术与光学原理的特别课程缓缓落幕。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预示着科学的种子已悄然发芽,那些关于未来的奇思妙想,正等待着绽放成绚丽的科技之花。
外院未教团成员在教室门前合照。王嘉逸供图。
此次科普课堂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未来科技的窗口,更让“科学启蒙”与“兴趣培养”落到实处。通过走进校园、走近童心,该团队不断探索科普教育新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高校青年服务社会、传递知识的担当与责任。未来,该团队将持续深耕科普公益实践,让更多孩子在科技的陪伴下,怀揣梦想,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
通讯员 王嘉逸
来源:江苏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