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编者按:
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上游新闻推出《活力中国调研日记》系列报道,及时捕捉呈现调研采访中发现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和亮点成就,充分展示重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
采访团品尝榨菜。
8月1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涪陵区,实地探访这座“榨菜之乡”如何走出一条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采访团走访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等地,解码涪陵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密码。
上午,采访团抵达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园,智能温室中,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着2300平方米空间内的光照与湿度,一株株青菜头幼苗在立体栽培架上茁壮生长。“过去‘看天吃饭’,如今我们用科技让‘鲜’字贯穿全年。”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石萍萍介绍,历经60年深耕育种,这里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青菜头遗传种质基因库,保存着1300余份芥菜种质资源材料,为涪陵榨菜产业构筑起坚实的“芯片”底座。
采访团探访榨菜的生长“密码”。
近年来,涪陵榨菜的产量、销量,还是销售额、销售网络都在逐年快速增长,稳居全国首位,早已登上了每个中国人的餐桌。数据显示,2024年涪陵榨菜实现总产值155.45亿元,人均榨菜纯收入3805元。
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化发展也从未止步。
榨菜“三腌三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盐的榨菜汁,这种榨菜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涪陵榨菜作为传统食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含盐废水,过去,废水会通过生化处理达标之后排放,近些年,公司积极探索新技术,引入了MVR真空浓缩技术,可以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水进行清洁化处理,产生复腌液,可以用于生产榨菜酱油,可以拿来作为青菜头的原料发酵液,以实现我们减盐排放的目标。”涪陵榨菜集团副总经理皮林介绍道。
2019年,涪陵榨菜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引进MVR蒸发浓缩技术,将生产尾端的“环保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据了解,该系统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每天可处理盐水220吨,回收食盐16吨。与过去传统的生化处理方式相比,MVR技术每吨可以降低处理成本25元,并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
从智能温室到田间地头的循环利用,涪陵正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传统产业,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型提供“涪陵方案”。
采访团走进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园。
记者手记
当科技注入田间地头,当环保理念渗透生产链条,一颗小小的青菜头,在涪陵能撬动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变革。
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胤衡所说,“我们以前吃榨菜,脑海中的画面可能是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没想到榨菜的基因育种更新背后,是这么多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的涪陵榨菜产业不仅是高科技,而且实现了循环利用,让绿色生态从田间起步。”
过去令人头疼的含盐废水“变废为宝”,这种“吃干榨尽”的智慧,让传统工艺焕发绿色生机,构成涪陵模式的独特图景。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实习生 叶宇航 宋思宇 文/图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