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和玉大叔去朋友的玉石店里喝茶,正巧碰到一位来疆旅游的小伙子在挑选心仪的玉牌。小伙子盯着橱窗里那块温润如羊脂的无事牌看了许久,最后还是摇摇头:“这价格,够我买辆摩托车了。”朋友笑着说:“车子十年后还值几个钱?这块玉十年后你再来看看价,当然,等不到那个时候
前两天,和玉大叔去朋友的玉石店里喝茶,正巧碰到一位来疆旅游的小伙子在挑选心仪的玉牌。小伙子盯着橱窗里那块温润如羊脂的无事牌看了许久,最后还是摇摇头:“这价格,够我买辆摩托车了。”朋友笑着说:“车子十年后还值几个钱?这块玉十年后你再来看看价,当然,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其实在和田玉的世界里,价格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几百块的青海料手串和几万块的籽料吊坠,成分上看都是和田玉,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像街边的煎饼果子和米其林餐厅的法式大餐——其实都能填饱肚子,但满足的需求却天差地别,玩玉亦如是。
100元能挂脖子上,100万元能立场面。差别不仅在玉石本身,还在它满足的需求层级:佩戴、社交、身份、传承、投资,它们各自对价格构成了看不见的手,这就是市场的调控作用。
记得和玉大叔刚入行那会儿,总觉得和田玉的定价体系特别玄乎。同样是白玉,就算是按原料去称,有的开价几千,有的却要价几十万,看起来灰扑扑的,好像都可以出好货,直到后来在市场上待了几年,看着一批批各种性质的料子从矿山到市场的流转,才慢慢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和田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核心命题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话用在和田玉上再贴切不过。即便是同一块原石切出来的两片料子,它们的纹理、皮色、油润度都会有细微差别,更别说不同产地的料子了,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让每一块优质和田玉都成了孤品。
优质玉石价高不是为了吓人,而是成本、稀缺、工艺、审美共识叠加的必然。如果你在乎的是安心与品质,就要尊重它的标价;如果只求便宜,就别指望没有瑕疵的完美。在大叔看来,和田玉除掉价格因素其实没有三六九等,收藏的快乐不分价位,百元也能开怀,百万元也能心动——关键是你对玉的期待是什么。
不少玉友问过和玉大叔:“三万入的有点青底籽料满皮牌子,甲说能值十万,乙说只值一万,差在哪儿?”关键在于对和田玉唯一性的稀有判断。玉龙喀什河里打捞起来的两颗籽,就算形状相似,细度、油性、白度、皮色、绺裂、结构致密度、光的透折感、雕工的分寸感,几乎不可能完全一致。哪怕只是皮色温差、毛孔感强弱、边角透光的程度不同,落到行家眼里,估值就会分岔。所以我们业内估价的前提不是“会看图”,而是看过足够的实物对比、能拿出同级别标杆做参照。脱离样本库“在线拍脑袋”,只是闲聊罢了,不能当真。
和玉大叔身边的同行聊天时,经常有同样的感慨:“这行当里真正发财的只有两拨人:早年利用信息差卖外地料子的(主要是指用俄料冒充新疆羊脂白玉),还有早期敢投流直播带货的。最后剩下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这些老哥们,基本都是养家糊口的水平。
普通的和田玉成品报价一般是心理成本加个三成,砍砍价也就是最多二成利润,比如一件售价一万的山料作品,商家能赚两千就很不错了。这还没算上压货成本、店面租金、老板人工这些开销。籽料的门槛更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进货成本,压在手里几个月卖不出去是常事。甚至出现了一些买家也在隐瞒的情况,一条14MM的籽料手串入手过万,回家只敢跟家人说一千块。因为旁人不懂,自然觉得“就是块石头”。然而你真正作为买家走进市场,很快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规范玉商都不可能拿五千的山料当五万的籽料卖,也不存在动不动“砍个零”的魔法。以白细油润、过灯效果干净的山料手串为例,尺寸到位的,普遍要到大千这个价位;你敢砍价就能“几百成交吧”,那东西绝对是有问题的。
几年前,和玉大叔帮一个同行找了一件三十多万的籽料把件。客户拿到手后感慨:“这东西比我的奔驰还贵,但我知道,二十年后车子早报废了,这块玉还在。”要说怎么当老板的人思维总是要超前的呢,因为生意本来就是这样,泡沫与秩序共存。做久了,圈子里的人对价格带都有个大致“区间值”,买玉八九不离十。
最拉口碑的,是直播间的“飞天报价”,不断让稀缺度在抬头,优质料越来越难出,心理价位就更飘。懂行的人都知道的核心观点——买的不是“便宜”,是“正确”,因为买贵了未必输,时间会告诉你答案,唯有买错了才是真的亏。
如今消费品市场是最萧条的,汽车是消耗品,房子会老化,股票可能归零,纸币会贬值,但一块品质上乘的和田玉,却能穿越时间的长河,保持甚至增加它的价值,前提是你一定要找到足够稀有的料子。时间不仅没有让它贬值,反而因为岁月沉淀和玉质的稀缺变得更加珍贵。“好玉买的是自信”,真正玩家的自信,来自三个维度:对材质与工的判断、对自身审美的确认、对交易对手的信任。光让亲朋好友们“猜价”,有时只会把自己推到“忽喜忽悲”的纠结过山车上。
互联网的拥抱改变的远不止“彻底改变玉石的信息差”。小小屏幕把人从长时间的沉浸式把玩中拉走,快速刷刷短视频、瞟一眼朋友圈,一天的零碎时间就没了。再叠加代际审美的迁移,年轻人确实对玉的接受度并不高。但和玉大叔觉得这恰恰是行业需要反思的地方。我们总是强调和田玉的投资价值,却忽略了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结果互联网传播如此之快,“老气”、“传统”这样的标签先入为主,却没有想过如何让和田玉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其实和田玉也可以很时尚,很现代。正如古人所言:“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个无价早都不是说价格,其实是讲玉石价值难以准确衡量,更是反馈它承载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金钱本身。万元以上的和田玉贵吗?咱们还是用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吧。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