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管(Microtubule)是神经元细胞骨架的核心组分,参与细胞极性建立、突起生长及形态调控,其动态平衡对神经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微管切割蛋白(如Spastin)通过切割稳定微管片段,促进轴突和树突延伸,其功能异常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微管(Microtubule)是神经元细胞骨架的核心组分,参与细胞极性建立、突起生长及形态调控,其动态平衡对神经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微管切割蛋白(如Spastin)通过切割稳定微管片段,促进轴突和树突延伸,其功能异常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Spastin由SPAST基因编码,其蛋白稳定性受翻译后修饰调控。泛素化(Ubiquitination)作为关键蛋白降解途径,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调控蛋白水平,但其在Spastin动态平衡及神经发育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近年来,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如Cullin3、Cullin4)被发现参与多种神经蛋白的泛素化调控,而去泛素化酶USP14通过逆转泛素化修饰保护蛋白稳定性,但其在Spastin调控中的作用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揭示Spastin泛素化/去泛素化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调控作用,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暨南大学谭明会团队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发表的研究发现Spastin通过K48多聚泛素化依赖的蛋白酶体途径降解,Cullin3-RBX1复合体作为关键E3连接酶促进其泛素化,而USP14通过去泛素化拮抗这一过程。在功能上,Cullin3过表达抑制Spastin介导的微管切割和神经元突起生长,而USP14则增强Spastin稳定性并促进突起生长。研究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证实,Spastin缺失导致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降低和认知功能障碍。该成果为Spastin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和潜在干预策略。论文第一作者为蔡振彬博士,通讯作者为谭明会副研究员。
结果分析
Spastin的泛素化降解机制
研究者通过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分析,发现Spastin与泛素直接互作,CHX(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显示,Spastin半衰期约为6小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显著延缓其降解。进一步通过K48R/K63R泛素突变体验证,K48多聚泛素化是Spastin降解的主要途径。
Cullin3-RBX1复合体介导Spastin泛素化
质谱分析筛选出Cullin3、Cullin4b和Cullin5为Spastin互作蛋白。过表达Cullin3显著降低Spastin蛋白水平,并增强其泛素化修饰。RBX1(而非RBX2)与Cullin3协同促进Spastin降解。功能实验表明,Cullin3或RBX1过表达抑制Spastin介导的微管切割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
USP14通过去泛素化稳定Spastin
USP14被鉴定为Spastin的去泛素化酶。免疫共沉淀证实两者直接互作,USP14过表达显著抑制Spastin泛素化并延长其半衰期。尽管USP14单独过表达不增强微管切割活性,但与Spastin共表达可协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
Spastin缺失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SPAST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Y迷宫自发交替行为减少,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降低,并伴随突触传递效率下降。这些结果表明Spastin稳定性对神经元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阐明Cullin3-RBX1复合体与USP14通过泛素化/去泛素化动态调控Spastin稳定性,进而影响微管切割和突起生长。这一机制为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Spastin蛋白泛素/去泛素化的示意图
文章来源:Cai Z, Wu H, Jiang T, Ma A, Meng Z, Zhu J, Lin H, Liang Y, Zhang G, Tan M (2026) The Cullin3–Ring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and USP14 regulate spastin-mediated microtubule severing and promotion of neurite outgrowth. Neural Regen Res 21(4):1641-1651.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