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净利润暴增213%,兴业消费金融突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8:24 2

摘要: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在消费者信心受挫、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骤降79.25%,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93%,一度被视为行业"失速"的典型案例。然而,仅仅半年后,这家机构便以8.68亿元净利润、同比213.4

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在消费者信心受挫、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骤降79.25%,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93%,一度被视为行业"失速"的典型案例。然而,仅仅半年后,这家机构便以8.68亿元净利润、同比213.43%的爆发式增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翻身仗"。中诚信国际最新评级报告揭示的转型路径,既展现了消费金融行业在低谷中的自救智慧,也暴露出高速扩张背后难以忽视的隐忧。

逆袭密码:不良处置加速与线上业务突围

兴业消费金融的业绩反弹,源于对2024年危机的精准拆解。这家依托兴业银行网点优势和线下直销团队起家的消费金融公司,曾因风险管理漏洞在行业下行期遭遇重创——2024年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93%,关注类贷款占比4.13%,逾期贷款余额48.33亿元,拨备计提占利润比高达93.72%。面对资产质量恶化,兴业消费金融在2025年打出组合拳。

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贷款转让规模激增至304.8亿元,兴业消费金融以48.62亿元的转让规模位居行业第二。通过常规清收、核销及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其不良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24亿元降至21.05亿元,不良率回落至2.61%。这一操作不仅释放了风险敞口,更直接改善了财务报表——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的185.3%回升至2025年中的210.6%,为利润反弹腾出空间。

面对线下业务高企的运营成本,兴业消费金融自2023年起加速线上化转型。截至2024年末,线上贷款余额占比已达30.57%,笔均金额0.6万元,较2022年增长近120亿元。2025年,公司进一步深化与携程、度小满、美团、京东等头部平台的合作,通过互联网贷款合作模式实现低成本获客。这种"线上引流+线下风控"的混合模式,既规避了线下团队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了审批效率。

在资产端,兴业消费金融通过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债降低融资成本。2025年一季度,公司成功发行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ABS,发行利率较2024年下降40个基点;同时,其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平均成本率降至2.8%。资金成本的下降,直接推动净息差从2024年的3.2%回升至2025年中的4.1%,成为利润暴增的核心驱动力。

暗潮涌动:合规红线与转型阵痛

尽管业绩实现V型反转,但兴业消费金融的转型之路仍布满荆棘。监管处罚、消费者投诉及合作机构管理风险,构成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挑战。

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分局对兴业消费金融开出170万元罚单,直指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贷前调查外包、违规改变保险赔付条款"等三大违规行为。时任昆仑业务部总监蔡成钢同时被警告。这一处罚暴露出公司在第三方合作管理中的致命缺陷:为快速扩张业务,将核心风控环节外包给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导致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资金被挪用等问题频发。

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兴业消费金融"为关键词的4323条投诉中,"变相突破利率红线"和"暴力催收"成为高频词。典型案例显示,有用户通过桔多多平台借款3万元,放款方为兴业消费金融,合同约定年化利率24%,但实际需支付担保费、服务费,综合年化成本高达36%。尽管2021年最高法将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划定为4倍LPR(当前约14.8%),但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机构,仍存在通过附加费用变相突破24%红线的情况,引发监管关注。

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虽助力线上业务扩张,却也带来品牌风险。2025年8月,兴业消费金融在官网公示的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中,不乏度小满、360借条等曾因暴力催收被投诉的平台。若合作机构在获客、催收环节出现违规,可能直接冲击兴业消费金融的合规形象。此外,过度依赖外部流量可能导致客户数据泄露风险上升,2024年其曾因信息保护不力被工信部通报。

消费金融的冰与火之歌

兴业消费金融的转型样本,折射出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困境与突围。2024年,行业不良贷款率平均达2.5%,较2023年上升0.6个百分点;但2025年上半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和线上化转型深化,头部机构净利润普遍实现50%以上增长。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预示着行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5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稿)》,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框架,明确要求合作机构准入需经过董事会审批,且不得将核心风控环节外包。这一政策直接针对兴业消费金融2024年的违规痛点,迫使行业重新审视第三方合作模式。

为应对线下业务风险,消费金融公司正加大智能风控投入。兴业消费金融2025年引入的"天镜"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和AI模型实现实时风险评估,将欺诈识别率提升30%,审批效率提高50%。但技术升级需持续投入,2024年其科技投入占营收比已达7.8%,较2023年增长2.3个百分点。

在利率下行周期,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资产荒"挑战。2025年二季度,消费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4年的12.5%降至11.2%,而资金成本仅下降0.8个百分点至3.1%。这种"利差收窄"压力,促使机构转向高收益但高风险的客群,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成为核心命题。

兴业消费金融的2025年上半场,用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证明:通过不良资产出清、线上化转型和资金成本优化,传统消费金融公司仍能在逆境中实现重生。但罚单与投诉的阴影提醒我们,合规建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绝非"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来源:智趣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