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专业正在被考生和家长们拉黑:分数线连年跳水,毕业即失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21:00 2

摘要:“老师你帮我看看,这几个专业是不是‘天坑’啊?”、“家里亲戚说学新闻的都去送外卖了,真的假的?”……每年志愿填报季,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灵魂拷问。你是不是也纠结过选专业?其实,这几年被考生和家长集体“拉黑”的专业,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分数线跳水,毕业难就业,甚至有的

“老师你帮我看看,这几个专业是不是‘天坑’啊?”、“家里亲戚说学新闻的都去送外卖了,真的假的?”……每年志愿填报季,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灵魂拷问。你是不是也纠结过选专业?其实,这几年被考生和家长集体“拉黑”的专业,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分数线跳水,毕业难就业,甚至有的直接被戏称为“就业黑洞”,是真实存在的!今天,就来跟你唠唠!

那些被嫌弃惨了的六大专业,凭啥成了避雷区,还有,咱们该咋办?

一、“文史哲”等人海战术型专业:听起来高大上,现实有点扎心

你要是刷过知乎、贴吧,肯定看过学文的“自嘲名场面”:毕业即失业,考公考编卷到飞起,最后全班一半去当老师,另一半考研继续深造。。。据统计,2024年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普遍低于65%,而且薪资中位数也就4000-5000元徘徊。有学姐直言:“我本科四年,专业课学得贼踏实,结果校招岗位基本不要我们这种‘文科生’。有点迷茫…”其实,这类专业市场早就饱和了,对口岗位少,专业壁垒还低,谁都能来插一脚。你说卷不卷?

二、传统“工科猛男校”专业:土木化工材料,时代变了就业难

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这些专业以前就是铁饭碗的“猛男校标配”,现在咋样?2024年全国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率首次跌破70%,平均薪资4500元上下,而且大部分工作环境偏远、辛苦,996是常态。化工和材料方向,别提了,“高危+搬砖”的组合拳,很多岗位还得靠关系。朋友圈里有个学长在西部搞水利工程,调侃自己“晒成碳,工资还没白领多”,真不是开玩笑。行业红利期过去了,招人少,考研成了刚需。

三、泛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真的“啥都学,啥都不会”

很多同学觉得学管理以后能当“高管”,现实却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这类专业毕业生初入职场基本都从销售做起,薪资中位数仅有4200元左右。原因很简单:本科阶段内容泛泛而谈,实践机会少,行业门槛低,谁都能来分一杯羹。有网友调侃:“学了四年管理,实习还是要被老板‘管理’。”你说尴不尴尬?

四、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前沿中的“天坑”,本科就业难如登天

生物专业曾经风头无两,结果现在成了“考研大本营”,用一句话总结——不考研=失业,考研上岸=继续卷。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生物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60%,对口岗位极少,想进大厂必须硕士甚至博士起步。有学姐毕业后转行做了新媒体,坦言“实验室的日子像修仙”,太难了。生物领域虽有前景,但门槛高、周期长,不是所有人都等得起。

五、法学专业:“过了司法考试才算入门”,竞争堪比考研

家长总觉得学法律有“铁饭碗”,实际呢?2023年司法考试全国通过率不足1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约62%,大部分都去考公或进律所当助理,薪资也不理想。有学弟说:“考法考像刷副本,没通关啥都白搭”。法律岗位确实需求大,但门槛极高,竞争惨烈,而且“非名校”出身,找工作难上加难。

六、艺术与教育类专业:美术音乐学前教育,热情很美,现实有点骨感

美术学、音乐表演、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等专业,这几年被称为“低薪高竞争代表”。学前教育行业平均月薪不到3800元,美术、音乐类就业岗位有限,很多人考编路上“卷生卷死”,还常常遇到“专业对口但岗位稀缺”。有学姐吐槽:“考了三年幼师编,还是没上岸,想换行都难。”艺术和教育的梦想很美,现实就是“僧多粥少”,再加上社会对这些行业的认可度也一般。

那么,分数线跳水、毕业即失业,背后到底是啥原因?

一方面,高校扩招,毕业生暴增。2025年应届生数量预计1222万,历史新高。就业市场压力直接拉满。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像AI、芯片、智能制造等新兴方向,人才需求旺盛,而传统专业就逐渐“掉队”了。据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高校低就业率专业占比已超12%,很多院校都在限招或撤销部分“天坑”专业。还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选专业时,还是凭“老观念”——名校优先、兴趣至上,忽略了现实的就业压力,结果读到一半才发现,现实比电视剧还刺激。

来源:拍客笔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