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4日讯在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2025年首批梨果出口标准化种植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同时梨果标准化出口合作社正式揭牌。这一举措旨在破解本地优质梨果长期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困局,为梨农增收开辟新渠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4日讯在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2025年首批梨果出口标准化种植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同时梨果标准化出口合作社正式揭牌。这一举措旨在破解本地优质梨果长期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困局,为梨农增收开辟新渠道。
痛点:好梨难寻,出口商舍近求远
作为本地出口企业德盛凯果蔬的总经理,金贵州多年来却不得不远赴河南、河北采购梨果。身为新揭牌的阳信博润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坦言无奈:“本地不是没有梨,而是没有符合欧洲严苛农残标准的梨。散户种植用药不统一,检测时农残五花八门,而河南河北的大基地能做到统一标准、全程管控”。
破局:政府牵头,合作社统一标准
驻村第一书记单亮敏锐捕捉到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向金阳街道办事处提出成立出口标准化合作社的建议。街道办迅速响应部署,推动合作社落地。合作社的核心是引导签约梨农严格遵循出口标准,从套袋选型、农残管控到糖度检测、追溯编码实施全程规范化种植。
共赢:优质优价,降本增效
关于标准化种植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梨果价值的跃升,金贵州给梨农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收购的达标梨果,价格比普通货每斤高出0.2至0.3元,普通货1.5元时,我们的达标果能卖到1.8至1.9元,最高时可达2.5元。”对出口企业而言,本地采购更省下了远赴外地的运费和中间环节费用,收购成本降低10%以上,实现了“梨农增收、企业降本”的双赢。
愿景:打造品牌,叫响阳信梨
阳信县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丽描绘了发展蓝图:“我们将以出口合作社为平台,统一生产标准,确保‘糖度达标、农残归零’。通过统一采购农资、规范水肥管理,打造标准化示范园,生产高品质‘标准果’。最终目标是让梨农‘种得好、卖得优’,让阳信梨不仅‘出得去’,更能‘叫得响’于国际国内高端市场”。
此次梨果出口标准化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阳信梨果产业迈出了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从低端市场向国际高端市场突围的关键一步,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通讯员 商太华 冯清 徐青松 滨州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