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务服务“离群众近一步”,民生福祉就“多暖一分”。今年来,小东门桥社区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精准服务”为主线,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通过优化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政务服务从“窗口办”向“家门口办”“指尖办”“暖心办”升级,让居民在“家门口
政务服务“离群众近一步”,民生福祉就“多暖一分”。今年来,小东门桥社区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精准服务”为主线,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通过优化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政务服务从“窗口办”向“家门口办”“指尖办”“暖心办”升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硬件+软件”双升级:
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走进全新的小东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里,“全科窗口”“帮办代办”“政策咨询”等功能分区清晰,休息区配备饮水机、充电器、老花镜。爱心座椅等便民设施,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放医保、社保、养老等高频事项办理指南。将原本集中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高频民生事项(如医保缴费、就业困难认定、低保申请等)下沉至社区,实现“一门式受理”。社区还针对上班族,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周末、节假日轮岗值班,确保“服务不断档”。
“线上+线下”双驱动:
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张阿姨,您的适老化申请材料我帮您拍照上传了,等待系统显示‘审核通过’,就可以享受补贴啦!”网格员莫小琴在走访中,一边帮居民整理材料,一边通过手机上的“苏服办”APP提交申请。这是社区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线预约办事、查询进度、提交材料,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数字弱势群体”,社区组建了“杏福银龄帮办代办”志愿服务队,由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组成“流动服务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办理养老待遇认证、医保续保等业务。今年以来,社区累计提供上门服务100余次,线上办理业务占比达78%,真正让政务服务“无障碍”“零距离”。
“需求+精准”双导向:
服务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社区以“需求清单”为导向,动态调整服务内容,针对辖区楼宇集聚、企业集中的特点,社区在九洲环宇楼宇便民服务点增设“企业开户参保”“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政策扶持”等涉企服务事项;针对新就业群体需求,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龙城服务吧”,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证件复印、政策咨询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开设“杏福银龄课堂”,定期讲解医保电子凭证使用、智能机使用、防诈骗知识等实用内容。
从“能办事”到“好办事”,从“办得快”到“办得暖”,小东门桥社区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政务服务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正如社区党总支书记蒋英英所说:“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靠‘最暖一公里’来打通。我们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圆心,以服务提质为半径,画出更大的民生幸福圈。”
如今,在小东门桥社区,“小事社区办、难事有人管”已成为居民共识,政务服务不仅“办得成”,更“办得好”“办得暖”。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资源下沉、服务前移,让“家门口”的政务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底色,托举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