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医李慎义团队创“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终结“求医马拉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8:15 2

摘要: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修炼的独门绝技,是刺破医学迷雾的刃,走进【医线有绝技】,探访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功夫宗师”,看他们如何以精微之术,重燃万千希望之光。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修炼的独门绝技,是刺破医学迷雾的刃,走进【医线有绝技】,探访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功夫宗师”,看他们如何以精微之术,重燃万千希望之光。

“以前患者四肢疼痛及腰伤,要跑四五个科室、排七八次队。现在只要挂一次号,半小时完成诊断治疗。”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一部副主任李慎义的诊室里,高频探头的移动下,屏幕上肌肉、肌腱、韧带乃至四肢周围神经清晰可见。他带领团队创建的“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模式,不仅让近千名患者告别了反复奔波的痛苦,更吸引国内多家医院效仿。他们的创新,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诊疗格局。

肌骨超声,本质上是一种高频超声技术。它利用高频超声探头,清晰辨识皮肤、脂肪、筋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腱鞘、韧带、支持带乃至骨骼、关节和附属滑囊等精细结构层次。

相较于传统影像检查,它具有实时、动态、精准、可视化、无辐射、费用低、可移动床旁检查等显著优势。

2018年,李慎义在一次进修中,目睹了超声医生与临床专家多学科协作的高效场景,深受震撼。回来后,他决心打破超声医学科“只诊断不治疗”的传统行规,将精准的超声可视化技术直接应用于治疗过程。

(▲李慎义正为患者进行肌骨超声一体化诊疗)

技术突破始于对超声检查范围的革新和对解剖的深刻理解。李慎义团队通过拓宽超声检查部位范围及巧妙地利用解剖与超声的精准结合,大大提升了超声对浅表细微结构的辨识能力,在超声的实时动态引导下,医生能够精准定位病灶及进行可视化操作。

例如,小针刀可以毫厘不差地松解或切断指屈肌腱滑车而避开旁边的微小血管和指掌侧固有神经,腱鞘囊肿的精准可视抽吸及注药等,药物可以精确注射到关节腔及腱鞘、神经鞘内外特定位置。

李慎义团队提出的“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模式,核心在于将诊断与治疗在超声医学科室内无缝衔接,彻底改变患者就医流程。

2019年,在医院和超声科主任龙湘党的支持下,李慎义在天心阁院区开设了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门诊。因诊疗效果好,患者需求大,2022年又在超声三科主任张轶的支持下于岳麓院区开设了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门诊。

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医生会利用肌骨超声结合传统的视、触、叩、听及临床评估,对患者进行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精准评估,实现病灶的可视化定位和定性。

一旦评估确认属于肌骨超声诊疗范畴(涵盖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如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肉疾病、肌筋膜炎、腱鞘疾病、骨裂、全身不明原因软组织疼痛、状疱疹后遗症等十几大类疾病),并结合必要的临床辅助检查后,即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精准的针对性治疗。

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肌肉手法松解;关节腔/关节附属滑囊/腱鞘/神经鞘的积液抽吸、液压松解、药物注射;小针刀肌筋膜疼痛点灭活;腱鞘滑车/腕横韧带等小针刀切割松解;韧带/支持带/筋膜损伤修复:如筋膜液压分离等。

(▲李慎义受聘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浅表器官与肌骨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并牵头申请的“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专科联盟”,吸引了全国90余家医院加入)

整个流程从接诊、评估到完成治疗,通常在门诊即可完成,耗时往往不超过30分钟,这与传统诊疗模式下的漫长过程形成鲜明对比。

团队通过流程再造,将传统模式下动辄7个以上的就诊环节压缩为“精准评估-即时治疗”的高效单循环,患者平均在院停留时间缩短了70%。对于评估后不属于该模式治疗范围的患者,团队会给出明确诊断意见,合理引导其下一步的临床诊疗方向。

“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远不止是超声检查部位范围的升级,更是医疗逻辑的重构。”李慎义研究发现,虽然“诊疗一体化”(Theranostics)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由John Funkhouser提出,强调根据疾病状态动态调整治疗,并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关注患者全程体验,但在肌骨超声领域,全球范围内从未实现真正的诊断与治疗闭环。他认为,中国特有的、建制完善的超声科室体系,恰恰为这种整合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李慎义的推广之路并非坦途。早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治疗视频进行科普时,账号曾因平台规则误解遭永久封禁;省内学术会议上,也曾有专家质疑“超声科越界行医”。

面对阻力,李慎义团队三管齐下:利用湖南省卫健委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适宜技术项目,周末奔赴基层医院坐诊带教及授课,将技术下沉;创建视频号“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播放量超百万,持续传播理念与技术价值;2022年成功立项湖南师范大学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及国际期刊发表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论文,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2019年获得第十六届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奠定学术地位。

如今,李慎义也受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浅表器官与肌骨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并牵头申请的“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专科联盟”,也吸引了全国90余家医院加入。

(▲2023年,李慎义团队的“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 成功立为湖南省卫健委适宜技术项目,他常利用周末奔赴基层医院坐诊带教及授课,将技术下沉)

走进李慎义的这间40平米的诊室,能看到人工智能正辅助标记神经卡压点,远程会诊平台连接着基层医院。但李慎义最珍视的,仍是患者那句朴素的感慨:“原来保住活动能力,就是保住生活尊严。”

这正契合了团队推行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打破传统诊疗的繁琐模式,让患者在一个专业团队内一站式完成从就诊、评估、制定计划、可视化精准治疗、随访到康复痊愈的全过程,极大简化流程,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如今,李慎义团队已启动更宏大的计划,包括通过动物实验建立肩周炎等疾病的客观疗效评估体系,积极努力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他们也致力于将“肌骨超声诊疗一体化”推向全国。李慎义调试着手中的高频探头,目光坚定,“唯有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