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在《论“人言可畏”》中,鲁迅先生刻画了看客的“用嘴杀人”的嘴脸,也精准地道破了当下网络施暴者的心态。
□融声
“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在《论“人言可畏”》中,鲁迅先生刻画了看客的“用嘴杀人”的嘴脸,也精准地道破了当下网络施暴者的心态。
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社交媒体账号数已达50.4亿、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的当下,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非法行为也在滋生蔓延。以网络为“掩护”,披上“马甲”,网暴事件时有发生,“按键伤人”“按键杀人”的悲剧不时上演。近日,“河南周口一名妇产科医生疑因不堪网暴长期侵扰坠楼身亡”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络暴力的关注。
网暴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攻击性言行,具有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特点,往往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于网络言论存在一定的匿名性,一些人便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言论,错误地认为凭借网络匿名的“掩护”,就能逃脱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键盘侠”们,有的恶语相向、侮辱诽谤;有的动辄进行道德审判、立场站队;有的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大肆传播一些貌似确切实则荒谬的所谓“真相”,给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网暴门槛低,但伤害性极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随意发一条微信、微博或视频,都可能在舆论场掀起一场风波。同时,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这个“虚拟空间”给一些人背后伤人留下了可乘之机。有的人利用网络编造谣言博取关注、恶意中伤抹黑他人,企图通过这种较为隐蔽的方式放暗箭、打冷枪,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表达看法的渠道之一,但凡事都有个度,表达看法必须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秉持理性的态度。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意见》共20条,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及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为治理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提供了“尚方宝剑”,走出了以良法善治推动治理网暴的重要一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匿名也绝非不法分子的“挡箭牌”,肆意“按键伤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只有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不信谣、不传谣,执法部门依法惩处网暴违法行为,强化法律执行的“刚性”,网络环境才能更清朗,社会才能更和谐。
来源:我爱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