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身系一根绳,心系一座山,他是“悬崖上的美容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4 14:21 3

摘要:一套安全绳与锁具,一组重达11斤的设备,一扛就是整整27年。他叫李培生,一位在黄山之巅“飞檐走壁”的守护者,是一名“放绳工”,也叫环卫工。在黄山海拔1600米的玉屏景区,李培生系着绳索荡下悬崖的身影,已成为这座世界名山最动人的生态宣言。

一套安全绳与锁具,一组重达11斤的设备,一扛就是整整27年。他叫李培生,一位在黄山之巅“飞檐走壁”的守护者,是一名“放绳工”,也叫环卫工。在黄山海拔1600米的玉屏景区,李培生系着绳索荡下悬崖的身影,已成为这座世界名山最动人的生态宣言。(李培生在悬崖上进行放绳工作;受访者供图)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从生态治理的攻坚克难到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两山”理念的智慧正在各地实践中熠熠生辉。值此“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农视网策划“山水有回响”特别栏目,本期我们专访了黄山的“放绳工”李培生。27年如一日一根绳索,守护一座山的颜值干过景区检票员、当过路段环卫工,打1999年开始,就转岗从事外围(黄山风景区主干道之外区域)环卫,加入到了放绳工队伍,今年是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工作的第27年。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照射到黄山的一草一木,李培生就做好了保洁工作准备。一根钓鱼竿、一顶安全帽、一套专业登山绳、一身黄马甲,是李培生日常的工作装备。(李培生进行放绳工作 摄影蔡季安)单根绳长50米,承重2000多斤,一天开展放绳工作最低七八次,27年时间,李培生放绳的高度累计约等于攀爬了200多座珠穆朗玛峰,年均清理垃圾超2吨。“这也是你们记者朋友们当时给我算的,我自己从来不去算这些,因为这对我来说就是本分的事,没什么可算的,认真干就行了。”面对让人敬佩的放绳数据,李培生淡然地说。

在李培生眼里,放绳不只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黄山各山间峭壁坡度不一、环境复杂。放绳的时候,如果绳子的支点不好,人就会像钟摆一样摇摇晃晃,无法固定。更严重的是,风化的岩石可能一踩就碎,反复晃动的绳索让身体有可能被尖锐的岩石割破,这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多年的实践,李培生早已十分熟练地学会运用双脚与绳索形成三角固定以维持操作平衡。

“放绳工作看着简单,其实很难。需要的不只是身体好,还要胆大心细,有责任心。”李培生说,自己当初也是经过层层筛选才开始了自己的放绳工作。(李培生和他的同事;受访者供图)这么多年来,李培生和他的同事,始终以“宁愿一人脏,换来黄山洁”的职业信念,日复一日在山崖间清洁环境,身体力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用情守护着绿水青山。正如李培生所说:“黄山的环境是靠大家一起来维护,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才有黄山的洁净。”一个人的悬崖千万人的风景放绳工作登高爬低,又脏又危险,为了捡山崖上人们看不到的垃圾值得吗?怎么能坚持这么多年?面对农视网记者的提问,李培生中肯地说:“放绳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黄山上会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垃圾,如果我们不去捡,今天留一片,明天留一片,那么多年以后,黄山就变成了‘垃圾山’,山不绿了,水不清了,受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李培生在崖壁上工作;受访者供图)别人眼里的简单环卫工作,李培生从来不认为这是小事,因为这关乎黄山这一世界级旅游名胜的形象。在李培生看来,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做,即使不是自己去做这件事,也会是别人。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适合的点,一心一意地去做,就能做得游刃有余,就能做得非常有意义。“有时候在放绳作业过程中,总会有不少游客围观,他们或许好奇我们在干什么。但当他们看到我们这么危险,能把伸手够不到的垃圾捡上来的时候,很多人拍手叫好,竖起大拇指,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对黄山环保理念的认可。尤其听到一些家长以此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不能随手乱扔垃圾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很欣慰,觉得干这个工作得到了赞同,就越干越有劲儿。”李培生笑着说。(李培生在步道进行清洁工作;图源:安徽日报)“黄山本身是我们安徽的黄山,更是中国的黄山,是全世界的黄山。我们把黄山保护好了,才会有更多游客来,来感受黄山的美,感受中国大自然的美。”李培生说。在黄山,李培生和他的同事们不仅是悬崖上的“清洁卫士”,更是黄山的“全能五员”:垃圾清扫员、紧急救援员、对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对客服务员。他们始终以“求真、求实、求细”的工作态度守护着黄山的一草一木,服务着来黄山的每一位游客。(李培生与游客合照;受访者供图)以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成为“李培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的使命担当。写给总书记的信回响在绿水青山间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谈起“两山”理念,李培生深有感触。2022年,李培生和黄山风景区迎客松的“守松人”胡晓春一起参加景区组织的“玉屏夜校”,一起学习交流理论知识、工作技能,其中就学习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时萌发了给总书记写信的念头,于是两人共同署名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在黄山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2022年8月13日,是李培生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天,那天,他收到了习总书记写给自己和胡晓春的回信。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

李培生、胡晓春同志: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

2022年8月13日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很自豪,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与嘱托,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几年来我始终牢记总书记回信中的每一句话,身体力行地做好本职工作,将黄山的美守护好、传播好。”李培生说。

“总书记的回信不是回复给我和晓春两个人的,而是回复给整个黄山,回复给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的。因为是大家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黄山。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每一句嘱托落地生根,结合自己的工作收获,让更多的人重视环境保护,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在李培生眼里,这封回信是他人生中最高的荣誉,也是对每一个平凡劳动者的鼓励,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李培生收到回信以后,更加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他认为,黄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

(李培生在工作室整理绳索;受访者供图)

从业27年以来,李培生亲历了黄山游客量从不足百万到有望突破五百万的巨变。“老百姓富裕了,黄山的游客多了,山上的垃圾反而少了,放绳的次数也少了,环境变得更好了,这背后,是黄山游客素质的提升和对环保理念的认同。”李培生欣慰地分享。

用一生去守护一座山

李培生介绍,黄山风景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在垃圾分类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垃圾做到一日一清,全部运送到市区发电厂进行无公害处理;“黄金周千人护山”品牌项目让环保从职业坚守升华为全民行动,如今在黄山,游客主动捡拾垃圾已成常态。

现在的李培生,走在景区里时常有游客认出他,与他合影,也有不少人形容他是“悬崖美容师”“黄山的一道风景”。对此,李培生说:“大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自己感到很开心。其实,每个人做的事都不可能是轰轰烈烈的,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就足够了。”

(李培生拍摄的黄山美景;受访者供图)

因为工作的原因,李培生也爱上了摄影,云海翻腾、松涛日出、山崖间的一草一木,他记录下了无数张属于黄山的美丽时刻。

“走在黄山景区,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可能都会认识我,但是,如果我回到自己家附近,好多邻居都不认识。”李培生的一年,有超过300天是在黄山上度过的,黄山,是属于他的第二个家。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祖国的好山好水给保护好,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美丽的黄山,美丽的中国。”1974年出生的李培生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李培生的眼里,黄山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值得他耗尽一生去守护。正如李培生所说:“只要还能干,就会一直干下去。”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从生态治理的攻坚克难到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两山”理念的智慧正在各地实践中熠熠生辉。值此“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农视网策划“山水有回响”特别栏目,本期我们专访了黄山的“放绳工”李培生。27年如一日一根绳索,守护一座山的颜值干过景区检票员、当过路段环卫工,打1999年开始,就转岗从事外围(黄山风景区主干道之外区域)环卫,加入到了放绳工队伍,今年是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工作的第27年。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照射到黄山的一草一木,李培生就做好了保洁工作准备。一根钓鱼竿、一顶安全帽、一套专业登山绳、一身黄马甲,是李培生日常的工作装备。(李培生进行放绳工作 摄影蔡季安)单根绳长50米,承重2000多斤,一天开展放绳工作最低七八次,27年时间,李培生放绳的高度累计约等于攀爬了200多座珠穆朗玛峰,年均清理垃圾超2吨。“这也是你们记者朋友们当时给我算的,我自己从来不去算这些,因为这对我来说就是本分的事,没什么可算的,认真干就行了。”面对让人敬佩的放绳数据,李培生淡然地说。

来源:三农头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