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半年毛利破千亿,阿里、字节都得服,大厂排行,游戏才是真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2:12 2

摘要:说实话,看到腾讯二季度财报的时候,我是有点被吓到的。三个月营收1845亿,净赚556亿,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净赚6.1亿,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一辈子挣的钱,人家腾讯一天就搞定了。更离谱的是,这里面有404亿是光靠游戏赚的——没错,就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种

说实话,看到腾讯二季度财报的时候,我是有点被吓到的。三个月营收1845亿,净赚556亿,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净赚6.1亿,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一辈子挣的钱,人家腾讯一天就搞定了。更离谱的是,这里面有404亿是光靠游戏赚的——没错,就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种你身边人都在玩的游戏。

而且,这个404亿还不是偶然爆发,它背后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赚钱机器。比如《王者荣耀》,已经上线快九年了,还能年年稳坐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一。新上线的《三角洲行动》直接在二季度立功,贡献了一波可观的新增收入,让腾讯的本土市场游戏业务同比多了17%。

我想问一句:我们是不是都被腾讯“收割”过?

你身边有多少人为了一个皮肤、一把枪、一张抽卡,毫不犹豫氪个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块? 腾讯的财报,其实就是玩家钱包的体检报告——而且是腾讯在笑,你在充钱。

很多人可能觉得,游戏赚钱不稀奇,日本的任天堂、美国的动视暴雪也很能赚。但腾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靠一两款游戏吃饭,而是一个庞大的“氪金矩阵”
你看它的主力收入:

《王者荣耀》:全民级IP,节日必出皮肤,联动一个热门动画分分钟就是几千万收入。《和平精英》:枪战类吃鸡游戏,中国版PUBG,节奏慢了玩家会跑,腾讯就用活动不断刺激消费。《无畏契约》:FPS端游,对标《CS:GO》,背后是庞大的电竞生态。《三角洲行动》:新秀上线就冲进榜单前列,吸引一批中重度玩家。

这些游戏加起来,就是腾讯的现金牛。而且,腾讯做得更狠的一点是,它不只是卖游戏本体——而是卖情绪、卖社交、卖身份感。皮肤不是用来打怪的,是用来给朋友看的;段位不是证明技术的,而是你的社交名片。

换句话说,你氪的不只是装备,你氪的是虚拟世界里的地位。

有人说,这不就是玩家自愿嘛,怪不得别人。但问题是,腾讯和其他大厂早就摸透了人性。它们知道玩家的“痛点”:怕落后、怕孤立、怕错过限定。于是氪金系统设计得丝丝入扣,你总有一刻觉得“就差这一步”,然后就掏了钱。

这不是腾讯独有的套路,全球的游戏公司都在用。只是腾讯把它用得特别极致——甚至可以说,腾讯是把游戏当“社交工具”卖的公司,而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现实——腾讯的赚钱速度,已经把它拉到了和阿里、字节完全不同的轨道。阿里的核心是电商,字节的核心是广告和短视频流量,腾讯则是社交+游戏+金融+广告的综合体。
但游戏业务之于腾讯,就像iPhone之于苹果:它不仅是收入支柱,还是利润发动机

你看这次财报:

毛利1050亿,同比涨22%,其中游戏贡献了相当可观的部分。利润率稳定在30%以上,意味着它的成本控制非常恐怖。游戏收入增长17%,广告收入和金融科技收入也在跟着涨。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腾讯几乎不可能被某一个竞争对手“单点突破”。你打它广告,它有游戏;你打它支付,它有社交;你打它视频,它还有微信流量做护城河。

但我也要说一个可能冒犯一些人的观点——腾讯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玩家时间和金钱的消耗之上的
你觉得自己只是花几十块钱买个皮肤,但其实你贡献的,是腾讯下一季财报里漂亮的那几个百分点增长。
你觉得自己只是“偶尔玩玩”,可你和几亿人一起“偶尔玩玩”,就让腾讯三个月多了几十亿利润。

从这个角度看,腾讯是游戏界最聪明的商人,也是最成功的“时间掠夺者”。它让你在虚拟世界里获得快感的同时,把现实世界的财富流进了自己的口袋。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单纯把腾讯妖魔化。它的游戏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社交、甚至职业机会(比如主播、职业选手、游戏策划)。
只是,这种快乐的代价,我们得自己掂量——你的时间、注意力、金钱,值不值?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腾讯公布财报,评论区都很热闹:有人骂它收割玩家,有人夸它是民族企业,有人感叹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就是给腾讯打工。

我觉得接下来更值得观察的是,《三角洲行动》这种新作能不能复制《王者荣耀》的生命周期。毕竟,一个长青爆款很少见,腾讯的对手(比如网易、米哈游)都在盯着这块蛋糕。


如果腾讯能不断推出这样的产品,它可能会继续主宰中国游戏市场十年
但如果腾讯也陷入“老游戏啃老本”的困境,那它的营收增长就会放缓——而这,正是字节、米哈游这些后起之秀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我最后想抛个问题:
你觉得腾讯的游戏,是在为玩家创造快乐,还是在变着法掏玩家的钱?
或者说——如果有一天腾讯完全放弃游戏,它还能这么赚钱吗?

评论区见,欢迎一起聊聊。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