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订单几乎为零。”2025年7月,佛山一家居制造大厂在给营销中心的放假通知中坦承困境。时隔一月,公司再次发布全员停工通知——从8月1日至12月31日,研发、营销、制造等核心部门员工被迫进入长达五个月的“待产”状态。
一千元生活费与五百项专利背后,一家智能家居企业的断臂求生与行业寒冬的残酷写照!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订单几乎为零。”2025年7月,佛山一家居制造大厂在给营销中心的放假通知中坦承困境。时隔一月,公司再次发布全员停工通知——从8月1日至12月31日,研发、营销、制造等核心部门员工被迫进入长达五个月的“待产”状态。
员工每月仅能领取当地最低工资80%的生活费(扣除社保公积金后约千余元),而这家注册资本3.92亿元的企业手握511项商标和796项专利,却陷入“无单可产”的窘境。
该厂的放假通知如同一份行业寒冬的临床诊断书。2025年7月初,公司首次宣布营销中心全员放假一个月,理由是“疫情后三年经济环境持续走低,房地产市场低迷”。
当员工以为7月31日假期结束能返岗时,公司却在当天傍晚连续发出两道通知:先是将休假员工调岗至“一部”,一小时后宣布这些员工继续放假至年底。这种“动态调整”被员工视为变相裁员的手段。
放假范围从营销中心扩大到七个核心部门:研发、营销、智能制造、交付服务、品质、财务及智能门窗项目部。这意味着企业核心机能几乎全面停摆。
更严峻的是经济补偿方案:依据当地规定,员工每月到手收入仅略高于千元。当一家曾投入十几亿元、疫情期间也未欠薪的企业,如今只能发出“共渡时辛”的呼吁时,行业困境已具象化为员工的生存危机。
中国家具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家具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利润总额更是暴跌23.1%。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和服务优势筑起壁垒,而中小企业则深陷价格战漩涡。
该厂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整个家居制造业在多重压力下的缩影。具体而言,有三座大山压顶——
❶成本压力:木材、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15%,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环保政策加码更令企业雪上加霜——2025年7月实施的《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新标被称为“颠覆性变革”,甲醛释放量要求提高30%,检测成本激增。
❷出口萎缩:上半年家具出口额下降6.7%,美国市场占比从2月的29.8%骤降至4月的20%以下。关税波动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外需。
❸地产拖累:作为家居行业的上游,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直接导致装修需求萎缩。淇特科技在通知中将“房地产市场低迷”列为首要原因。
该厂注册资本3.92亿、持有796项专利、设立两大研发中心的淇特科技,为何陷入“订单几乎为零”的绝境?
当行业向场景化解决方案转型时,该厂旗下品牌“宝思派”定位“艺术智能大家居”,产品线覆盖二十多个智能系统。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在行业上升期是雄心壮志,在寒冬期却成为负担。当前智能家居的成熟品类集中在智能马桶、智能床垫等单品,全宅智能仍处市场培育期。
当头部企业转向“技术+服务+绿色”三位一体战略时,该厂仍以硬件思维主导。行业专家指出,未来竞争焦点已从“产能规模”转向“价值创造”,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海尔智家通过三翼鸟平台整合设计施工闭环,华为借鸿蒙系统实现跨设备协同,而该厂虽有“睿几何科技”数字化平台,却未能有效打通场景闭环。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该厂五个月假期背后,是家居制造业在转型阵痛期的特殊生存策略。当订单枯竭时,停工待产成为比直接裁员更柔性的选择——既规避了裁员补偿成本,又保留了技术骨干。
此模式在珠三角制造业早有先例,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逐渐模糊。企业停工停产第一个月需支付正常工资,次月起按不低于最低工资80%支付生活费。尽管形式合法,但员工实际收入骤减,变相逼迫员工“主动离职”。
更深层的是行业转型期的人才困境:当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时,现有员工的技能结构是否匹配?该厂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但其技术积累是否顺应了AI设计、柔性生产、智能家居集成的新方向?
业内头部企业已给出转型样本:索菲亚通过AI设计工具实现“秒级渲染3D方案”,智能制造将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黎明家具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采用净醛喷粉技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技术迭代的速度,决定了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
房地产寒冬席卷下,中国规模以上家具企业利润半年内暴跌23.1%,而智能家居市场却突破7000亿大关。该厂的五个月假期,成为行业分化的残酷注脚。
那些拥有796项专利的研发人员离开生产线时,华为正通过鸿蒙系统实现跨设备无缝协同,海尔智家则深入研发脑机接口优化睡眠场景。技术路线选择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企业站在寒冬或暖春的分界线上。
当员工手持千元生活费等待未知的复工日,行业洗牌已进入深水区——未来属于将环保基因融入DNA的绿色工厂,属于打破“伪智能”桎梏的科技突围者。
议
网友热议
@澳新MM姐(IP沪):
我们厂订单也少了30%,但直接停工5个月太极端。老板宁可花钱买专利也不转型服务端,典型的制造业路径依赖!
@超充课代表(IP粤):
796项专利换不来一张订单?全宅智能根本是伪需求!看看人家华为只做生态接口,中小企业盲目铺产品线就是自杀。
@塞北怜雨季(IP湘):
总比直接破产强吧?至少留了社保和基本生活费。珠三角多少厂连通知都没有就失联了。
@张晓飞penny(IP苏):
专利数量早该挤水分了!智能家居拼的是AI算法和生态协同,五百项外观专利抵不过华为一个鸿蒙系统。
@Shameless2002(IP鲁):
家居业寒冬才刚开始!房地产ICU、出口遇冷、成本暴涨,中小厂要么被收购要么倒闭,没有第三条路。
@懿新一念(IPHK):
通知里‘共渡时辛’的错别字(注:应为时艰)说明了一切!连公文都敷衍的企业,怎会对员工认真?
最后一条,
抠细节啊……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