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评论员 程千凡摘要:8月12日,北京盛夏的阳光里,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庭院悄然绽放出一抹南国风情。冲绳的波涛声仿佛穿越东海,在使馆的回廊间轻轻回荡。这场以“发现冲绳”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两国民间交往的土壤上,播撒下新的希望种子。
8月12日,北京盛夏的阳光里,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庭院悄然绽放出一抹南国风情。冲绳的波涛声仿佛穿越东海,在使馆的回廊间轻轻回荡。这场以“发现冲绳”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两国民间交往的土壤上,播撒下新的希望种子。
使馆庭院里,金杉宪治大使的致辞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希望这份来自冲绳的礼物,能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他的话语间,三色堇在石灯笼旁摇曳生姿,冲绳料理的香气与三弦琴的旋律交织成网,将到场者轻轻笼罩。
在美食体验区,一位北京白领正用手机拍摄冲绳黑糖制成的和果子。晶莹的果冻包裹着琥珀色的糖心,“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桂花糕”,她对同伴轻声说道。这种味觉的共鸣,在不经意间唤醒深藏于集体记忆中的温暖。
舞台上的琉球舞蹈表演,将时空折叠成历史的书页。舞者旋转的瞬间,仿佛看见三百年前琉球王国的使节团,带着闽南风格的建筑图纸与丝绸,在长崎港卸下风帆。那些曾随贸易商船漂洋过海的唐乐,在冲绳演化成独特的岛歌,此刻又通过年轻乐队的演绎,在数字
时代的声波中重生。文化传承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既能坚守本真,又能不断吸纳新的养分。
那位表示要带妻子同游冲绳的中年男士,或许不会想到他的个人选择背后,承载着超越旅游的经济文化命题。据冲绳观光会议局统计,2019年访冲中国游客达94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数字背后,是那霸机场免税店里此起彼伏的中文问候,是国际通商业街鳞次栉比的中文招牌,是无数家庭在美丽海水族馆前的欢声笑语。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行线,它像潮水般在两岸间往复流动,滋养着共同的记忆森林。
暮色渐浓时,使馆庭院里的三色堇依然绽放。这场文化盛宴终将落幕,但它播下的种子已在人们心田生根。当未来的某天,有中国游客在万座毛的悬崖边眺望东海,或在首里城的残垣前追忆历史,他们眼中映照的不仅是冲绳的蓝天碧海,更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琉球之风继续吹拂,带着海岛的咸涩与鲜花的芬芳,在北京的夏夜里轻轻诉说:文化交流的魅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让差异成为相互欣赏的棱镜。当更多这样的文化对话发生,中日关系的春天,或许就在不远处微笑等待。
来源:蒋丰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