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疑》到《无名英雄》,当年100多部进口电视剧,还记得哪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4 11:41 1

摘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电视连续剧制作速度严重滞后,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迫切需要,进而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优质的电视连续剧。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机走入寻常百姓家,看电视成为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休闲项目。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电视连续剧制作速度严重滞后,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迫切需要,进而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优质的电视连续剧。

引进的电视剧分别来自于不同的13个国家,其中既有万人空巷的《血疑》,也有昙花一现的《老古玩店》,更有颠覆德国人刻板印象的搞笑剧《高楼轶事》,以及让军迷难以忘却的谍战剧《无名英雄》。

我们引进的第1部国外电视剧是南斯拉夫的《巧入敌后》,剧情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国纳粹军开展游击战的故事。

电视剧是1977年7月在国内电视台播出的。由于当时电视机数量太少,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远没有同时期公映的,同类题材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

需要补充一下,《巧入敌后》是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上的人》‌中最精彩的一集。

《黑名单上的人》‌一共13集,全部播映已经是1982年的事了。

而当时优秀电视连续剧层出不穷。映衬的《黑名单上的人》‌泯然众人,也算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才是国内引进的第1部电视连续剧。正确翻译应该是《来自亚特兰蒂斯的人》。

全剧21集,由于是科幻片,曲高和寡,再加上国内当时电视普及率低,造成这部电视剧的知名度并不高。

而另一部稍后播映的《加里森敢死队》,因为含有太多少儿不宜的镜头,所以全剧26集,只播放了16集,就被勒令停止播映了。

很多人都是在录像厅里,看全了整部剧集。

后来播出的美剧还有《神探亨特》《火星叔叔马丁》《斯蒂尔传奇》《家族的荣誉》等作品。

由于剧情不连贯,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收视率普遍不高。

80年代后期,可能是因为高额版税的原因,引进的美剧逐次减少。

后来好像只有《成长的烦恼》和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吸引了一部分忠实的观众。国产剧《家有儿女》,还有模仿前者的嫌疑。

国内引进的第3部电视连续剧是法国的《红与黑》,虽然是名著改编的,可晦涩的剧情还是让人一头雾水。

稍后播出的匈牙利电视连续剧《坦凯什大尉》,也是一部历史剧,剧情几乎全忘了,只记得片头配音演员用浑厚的男中音介绍:16世纪的欧洲,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广袤的欧洲平原上,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农民英雄,他就是乔治·格雷斯。另外剧中的骑兵作战场面,也挺让人震撼的。

国内引进的第5部电视连续剧是英国的《老古玩店》,评价就两个字:难看。

就连随后播映的英剧,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亚瑟王》(黑白片),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不骑马的骑士,围着一个大大的圆桌,商量谁去坐那把象征着王者荣耀的椅子。

实话实说,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国内播映的时间,比《老古玩店》要早上几个月。

可当时国产动画片诸如《大闹天宫》《渔童》《神笔马良》《好猫咪咪》等,无论是画面,还是内容,《铁臂阿童木》都难望项背,所以开始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随后播出的日剧《姿三四郎》《排球女将》,因题材不讨喜,所以播出后反响平平。

直到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的《血疑》横空出世,所引起的余波至今未平。

也是因为这部剧,日剧在国内荧屏上大行其道,给人印象颇深的的有《警犬卡尔》《阿信》《贫穷善良的女人》等等,虽然收视率不低,但引起的轰动效应,却始终没有达到《血疑》的高度。

《铁臂阿童木》播出后,国内的动画片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困境,于是一大批日本动画片汹涌而来,《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星仔走天涯》《恐龙特级克塞号》等等,在80年代的国内荧屏,几乎实现了无缝衔接。

是几乎,不是全部,其中一部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从铺天盖地的日本动画片中杀出重围,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让无数孩子乐此不疲。

说到搞笑,就不得不提一下德国的《高楼轶事》,有人将其归类为恐怖片,可那只是搞笑的噱头好不好。

反正看了这部剧后,就彻底改变了对德国人刻板的印象,他们还是很有幽默细胞的。

《高楼轶事》是东德的,几乎于此同时,西德拍摄的《海蒂》也在电视台播出。

原著曾被无数国家翻拍过,最广为人知的是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

可拍摄最认真的,就是这部西德的作品了。

西德还有一部《德里克探长》,看片名就知道是悬疑类的,这类作品还有什么福尔摩斯、007什么的,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这类在西方很风靡的影视剧,在国内很难找到共鸣,所以收视率并不高。

曾几何时,新加坡的电视剧也风靡一时,最早看的一部片是《雾锁南洋》,反映的是华侨在南洋艰苦创业的故事,这种题材的影视剧让大多数人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收视率不高。

但随后播出的《调色板》和《人在旅途》两部都市爱情剧却引起不小的轰动,尤其是其中的主题歌更是风靡一时。

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听到的,除了“都市生活里你曾失去什么?拥有是什么……”

要不就是“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

除了爱情,谍战剧也是影视剧中最得宠的题材。

在90年代以前,朝鲜要比南朝鲜的经济更发达一些,因此也拍出了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例如《无名英雄》和《代号蔷薇花》两部谍战剧,其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让人看了欲罢不能。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引进外国的电视剧在国内逐渐风光不再,一来是受港台电视连续剧的冲击,例如《霍元甲》《上海滩》《情义无价》等,播出时都是万人空巷,收视率奇高。

再者国产电视连续剧快速崛起,拍摄出许多难以复制的精品,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这些电视剧的播出,也让观众的欣赏水平,得以飞速提高。

而同时期着重引进的外国电视剧,水平却令人不敢恭维。最大的特点就犹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巴西的《女奴》据说有100多集,如果能连续观看,应该也不错,奈何电视台每个星期播出一集,用两年多时间追一部电视剧,说实话,当时有那闲工夫的人还真不多。

此《女奴》更要命的是墨西哥的《诽谤》《卞卡》《坎坷》等三部电视剧,总共247集,每一集80分钟。

拖沓的剧情让人昏昏欲睡,更令人抓狂的是剧中拗口的配音。

开口就是“达维蒙达尔渥先生”。

闭口就是“吘,我的天,你不要这样,奥斯瓦尔多先生”。

这些剧情冗长的外国电视剧,极大的损害了引进电视剧的名声,让普通百姓对进口剧敬而远之。

更有嘴损的人评价这些电视剧应该统一片名《诅咒》,真得太烦人了。

来源:花近高楼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