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行的第18年,董晴收获了又一个“人生角色”,观众的肯定于她是极大的鼓励,表演获得认可,她为自己感到骄傲。但与此同时,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这些幸福的语言里。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王若怡 王冬雪 隋佳桐):一个演员被看到需要多久?也许要18年,也许只要20秒。
电视剧《以法之名》播出后,饰演张文菁的董晴,因几十秒法庭戏迅速走红。
在互联网上搜索“董晴”,最常见的关联词是“入行18年小透明”“默默无闻演配角”等等。董晴并不介意这类称呼,她坦言自己早已不再执着于“演女一号”这件事。
入行的第18年,董晴收获了又一个“人生角色”,观众的肯定于她是极大的鼓励,表演获得认可,她为自己感到骄傲。但与此同时,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这些幸福的语言里。
以下是董晴的自述:
1 “演员的锅得一直热着”
最近这种忙碌的状态,这样的工作量,应该是演员都会渴望的,因为这意味着你有曝光量。在创作之初没有想到会是今天这样,我也很意外,竟会有这么多观众去模仿剧中张文菁律师专业甚至有些拗口的台词。
我自己在看剧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耳朵里听不太到电视上的角色在讲什么话,但我知道他在传递一种状态,比如勇敢、据理力争等等,作为观众接收到的是角色的状态。所以在创作张文菁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要想我怎么样才能让屏幕对面的观众,能听进去我说的这些对他们而言有些陌生的专业术语,我认为演员应该做这件事。
我并不反感被称为“入行18年小透明”,甚至有些时候,我觉得平凡挺好的,它有利于我的创作。
我上大学那会儿,有很多拍数字电影的团队,电影成本不算很高,片方会愿意用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当时我拍了一些数字电影,都是“女一号”,再加上刚毕业时大家都很自信,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然希望演更好的、更大的、更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之后漫长的过程中,我已经不执着于这件事情了。
其实大学毕业后没多久,我就慢慢地意识到,找我的戏不会是“女一号”,很少。那段时间有过一番挣扎,真正跨过去就是从30岁开始,就这么一下子跨过去了。
哪怕这个角色是配角,但只要有的演、有的挖就行。人物角色是由很多戏构成的,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你中间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角色一定要逻辑通顺,让演员有表演的抓手,对这个角色有信念感,相信这个角色,这个是很重要的。如果角色是一个凭空捏造的人物,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这种就不够好。
董晴饰演的角色张文菁 图片来源 电视剧《以法之名》官方微博
这次“张文菁”出圈后,有观众说我很少出演同类型的角色,实际上我没有刻意地去挑角色,因为我能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片方和导演愿意给我机会,并且是“有的演”的角色,我就觉得很好了。演员是很被动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同时期能挑好多角色。
如果当下能有几个剧本同时找来,我肯定会选择一个在我当下的认知中更愿意去塑造的和更好的角色。但如果说当下没有那么多选择,还是重复性地过来一些像张文菁这样的律师角色,那我也会去接,无论什么境遇,我们都要珍惜机会,不要轻易地推出去。演员的锅不能太凉,你得一直热着,你需要有这样的环境和工作机会。
拍了这么多年戏,我很少拒绝找来的剧本,除非当时有戏正在拍。比较幸运的是,找到我的角色和剧组班底都挺好的,我合作过很多优秀的导演,他们都滋养了我,促成了我的进步。
2 “37岁是我的黄金期”
37岁是我的黄金期。今天张文菁这个角色能被大家认可,还不能证明这是所谓的黄金期吗?这就是一个向上走的状态。
也许现在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时候,但会不会未来我年龄更大的时候才是我的黄金期?我不知道。即便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候,那你也要接受,接下来你还是要去演戏——在张文菁这个角色被大家更多地看到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这种心态,可能这就是我的成长吧。
但实际上在之前更早的阶段,我也没有懈怠,只不过眼下我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了。我想表达的是,你是否在每一个阶段都尊重了自己在做的事情,这很重要。
在我看来,并不是某一部戏让人成长,而是每一部戏都会让人成长。我的成长发生在我创作的过程当中,并不取决于我迎来了多少掌声,这个结果只能说会给我一些证明。
人的阅历越丰富,感受也会越丰富。从演员创作的角度,你会从过往的经历中去收获、去反思、去更正,相应地,你表达的东西也会越真实、越客观。但我并不渴望在20岁时能有30岁的认知,我在当下做了所有我能做的,我尽力了,我问心无愧,结果我左右不了,何必那么在意。
我骨子里应该是比较自信的,但在另一方面,人们总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几年我一直停留在“看山不是山”的阶段。
有时候我拍完了戏,会对着监视器录一段,我自己看的时候会觉得,哎哟,这好吗?我发给工作人员看,他们都说挺好的啊,但我自己会觉得,不够。
我很清楚,表演是没有止境的。对于一个角色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不会让自己陷入到一种自我满足或者是完全自我承认的状态,一旦进入到这种状态,就不会有新的东西进来。我总说我是一个既自信又不自信的人,这算是我不自信的那一面吧。
演员董晴 受访者供图
3在生活里的好演员
之前接受采访时,我说希望自己做一个“在生活里的演员”。大家会觉得演员这个职业很特殊,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在荧幕上展现自己,相比其他职业,更容易被人们看到,所以有时候会有包袱。但我想表达的是,演员不应该被这种职业绑架或者标签化,还是要落地地生活,要真的在生活里。
我觉得老天爷选了一个比较好的时候让我听到了这些鼓励的声音。我如果在年轻点的时候或者刚出校门时,遇到了一些机会和认可,可能会更自信和洋洋得意。但是在今天,我已经经历过我本身非常自信,可是走到社会当中没有得到那么多机会的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完成了与自我的和解,所以现在我可以平静地面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你刚刚问“红”对我重要吗?当然重要。人红了,你会被更多观众和行业内的人看到,你会有更好的收入和资源,谁不愿意呢?现在我收到了这份礼物,它是一份很大的鼓励,对我很重要。但我不希望自己沉浸在这些幸福的语言里,这些语言,适度,是对专业上的一种帮助,沉浸进去就会成为表演上的一种阻碍。你自己要是一个心里有数的人。
电视剧《心居》播出的时候,有很多观众喜欢我扮演的葛玥这个角色,为她打抱不平,当时我截屏了很多观众对我的评价,后来我手机没有内存了,我可以删很多照片,但这些鼓励的声音,我从来不删。当我不够自信的时候,我会去看看这些声音,哎哟,现在说起来我都非常感动。
尤其是在年纪更小的时候,人会更感性。我会想,既然从事的是这样一份工作,除了把它当成谋生的工具之外,我想传达的是什么,或者能引起你的共鸣,或者能给你带来一些反思,或者让你感受到我与你站在一起……你今天跟我讲,你的家人也在家里模仿张文菁的台词,阿姨在说这些台词的时候,燃起了她心里的正义。这就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时刻我就会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
眼下我希望自己达成的目标是,有好的身体和精力,照顾好工作以及生活,有更好的创作的能力,演员还是要在角色中跟观众相见、更好地共鸣在一起。
我希望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好演员。我没有设想一个很具体的词,比如一个塑造性很强的演员、一个很努力的演员、一个很能吃苦的演员等等,我就希望大家提到我的时候会说,董晴是一个好演员。
来源:光明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