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卫随礼800元,老板回礼600元,门卫晚上收到微信愣住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8:29 1

摘要:信封里装着600元钱,这是老板刘总刚刚给他儿子张明的"升学礼"。

张师傅坐在门卫室里,手里拿着那个红色的信封,久久没有说话。

信封里装着600元钱,这是老板刘总刚刚给他儿子张明的"升学礼"。

儿子考了698分,省状元,全市第一名,这样的成绩,老板却只给了600元。

而两个月前,老板女儿刘思雨考了590分,张师傅毫不犹豫地随礼800元。

那时候他想,老板对他一直不错,女儿考上大学是大喜事,多给点也应该。

可现在这个对比,让张师傅心里五味杂陈。

"老张,别想太多了。"

同事老李劝他,"人家是老板,咱们是打工的,本来就不一样。"

张师傅点点头,强挤出一丝笑容,把红包小心地放进抽屉里。

晚上十点多,正当他准备关灯休息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

是微信消息提示音。

他拿起手机一看,发消息的人让他愣住了——刘思雨。

老板的女儿,那个刚考上大学的姑娘,怎么会给他发微信?

张师傅颤抖着手点开消息,看到内容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01

张师傅叫张建国,今年52岁,在华兴集团当门卫已经八年了。

他是个朴实的农村人,老婆在家务农,儿子张明今年刚满18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一家三口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踏实。

华兴集团的老板刘志强,四十五岁,是个成功的商人。从一个小作坊起家,用了二十年时间把公司做成了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刘总为人还算不错,至少在张师傅眼里是这样的。

"老张,你儿子成绩怎么样?今年高考吧?"每次路过门卫室,刘总都会和张师傅聊几句。

"嗯,还行吧,老师说能考个好点的大学。"张师傅总是谦虚地回答,但眼中掩饰不住的骄傲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自豪。

张明确实是个好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刘总也有个女儿,叫刘思雨,比张明大一岁,去年刚高考。刘思雨长得漂亮,但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在学校也是那种比较张扬的富家女类型。

张师傅见过刘思雨几次,这姑娘偶尔会来公司找父亲,每次都开着一辆小跑车,穿着名牌衣服,浑身上下透着富家千金的气息。

"叔叔好!"刘思雨见到张师傅时总是很礼貌,这让张师傅对这个姑娘印象还不错。

今年五月份,刘思雨高考成绩出来了,590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能上一个不错的二本大学。但对于刘总这样的家庭来说,这个成绩显然不算特别优秀。

02

不过刘总还是很高兴,在公司里大摆庆功宴,请所有员工吃饭。

"老张,思雨考上大学了,这是喜事啊!"那天刘总特意来到门卫室,亲自和张师傅说这件事。

"那太好了!恭喜刘总!"张师傅真心为老板高兴。

"明天我在鸿运酒楼摆几桌,庆祝一下,你也来。"刘总拍拍张师傅的肩膀。

"好的,好的,一定去!"张师傅连声答应。

那天晚上,张师傅和老婆商量随礼的事。

"老张,随多少合适啊?"老婆有些为难,"咱们工资不高,但人家老板对你不错,不能太小气了。"

张师傅想了想:"800吧,这已经是咱们能拿出的最多的了。"

800元,对张师傅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他觉得值得,刘总平时对他不错,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一些额外的奖金,女儿考上大学,自己应该表示一下。

第二天的庆功宴很热闹,来了很多人。张师傅穿了一身最好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把红包交给了刘总。

"老张,你太客气了!"刘总接过红包,脸上堆满了笑容,"思雨,快来谢谢张叔叔!"

刘思雨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看起来很漂亮。她走过来对张师傅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张叔叔!"

"不客气,不客气,考上大学是大喜事!"张师傅脸上乐开了花。

那一刻,张师傅觉得自己的800元花得很值。

03

转眼到了今年七月,张明的高考成绩也出来了。

698分!

这个成绩一出来,全家都疯了。张师傅的老婆在电话里哭得像个孩子,张师傅自己也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698分,全省第一名!张明成了货真价实的省状元!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华兴集团。同事们都来祝贺张师傅,大家都知道他有个争气的儿子。

"老张,你儿子真是太厉害了!省状元啊,我们这个小地方多少年没出过这样的人才了!"

"张师傅,你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儿子这么有出息!"

"老张,你儿子将来绝对是清华北大的料,前途无量啊!"

面对大家的祝贺,张师傅既高兴又谦虚:"哪里哪里,孩子自己努力,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

但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了。

刘总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那天下午,他专门来到门卫室。

"老张,恭喜啊!你儿子真是太厉害了,省状元!这可是我们市的光荣啊!"刘总的语气听起来很真诚。

"谢谢刘总,孩子运气好。"张师傅谦虚地回答。

"什么运气好,这是实力!"刘总拍拍张师傅的肩膀,"改天我也得摆个酒席,庆祝一下咱们华兴集团出了个状元!"

04

张师傅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老板愿意为他儿子摆酒席,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果然,三天后,刘总在同一家鸿运酒楼订了十桌酒席,专门为张明庆祝。

"今天咱们庆祝的不只是张明同学考上了好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整个华兴集团增光添彩了!"刘总在酒席上发表讲话,"张师傅是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他儿子有这样的成就,我们都为他高兴!"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师傅坐在主桌上,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

酒席结束后,刘总把张师傅叫到一边,掏出一个红包。

"老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明明买点学习用品。"

张师傅接过红包,沉甸甸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刘总,您太客气了!明明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有您平时对我们家的照顾!"

"客气什么,都是自家人!"刘总笑着说。

回到家后,张师傅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红包。

600元。

张师傅愣了一下,数了数,确实是600元。

他想起了两个月前自己给刘思雨的800元,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老婆在旁边看到他的表情:"怎么了?刘总给了多少?"

"600。"张师傅的声音有些发干。

"600?"老婆也愣了,"咱们给他女儿800,他给咱们儿子600?"

张师傅没有回答,只是把钱默默地放进了抽屉里。

05

第二天上班,张师傅的心情有些复杂。

他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600元也是一笔钱,刘总能给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他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不是因为钱多钱少,而是因为这种对比让他感受到了某种... 他说不清楚,也许是差别待遇吧。

"老张,刘总给了多少?"同事老李好奇地问。

"600。"张师傅如实回答。

老李愣了一下:"600?你给他女儿多少来着?"

"800。"

老李摇摇头:"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你儿子是省状元,他女儿590分,怎么反倒给得少了?"

"算了,别提这事了。"张师傅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

但这件事很快在公司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张师傅给刘思雨随礼800元,刘总给张明600元的事。

"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张师傅的儿子可是省状元啊!"

"人家是老板,给多给少都是人情。"

"话是这么说,但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张师傅平时对老板多好啊,老板怎么能这样?"

这些议论声传到张师傅耳朵里,让他更加难受。他开始怀疑,也许自己在刘总心里,真的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门卫而已。

06

张明知道这件事后,反倒劝父亲:"爸,你别想太多了。我能考上好大学,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咱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我们活得有尊严。"

张师傅看着懂事的儿子,心里既欣慰又心酸。孩子这么优秀,却要承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明明,爸对不起你。"张师傅哽咽地说。

"爸,你说什么呢?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张明抱着父亲,"我为有你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父子俩抱在一起,都流下了眼泪。

接下来的几天,张师傅的心情一直不太好。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天真了。

也许老李说得对,人家是老板,咱们是打工的,本来就不一样。

也许自己不应该对老板有那么多期望,不应该觉得自己和老板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也许这600元和800元的差别,就是现实给他上的一课。

但张师傅毕竟是个善良的人,他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表面上还是对刘总保持着尊重。他依然每天认真工作,依然对每个进出公司的人礼貌相待。

刘总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这几天路过门卫室时,总是会多说几句话。

"老张,明明准备读哪个大学啊?"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师傅回答。

07

"清华啊,那可是顶尖的大学!明明真是太厉害了!"刘总赞叹道,"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托您的福。"张师傅客气地回答。

但刘总听得出来,张师傅的语气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张师傅和他说话时,总是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现在虽然还是很礼貌,但总觉得多了一层距离感。

刘总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他其实很欣赏张师傅这个人,也为张明的成绩感到高兴。但作为一个商人,他有时候确实会用一种比较实际的眼光看问题。

600元,在他看来已经不少了。毕竟张师傅只是个门卫,虽然儿子有出息,但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不一样的。

可是他没想到,这个金额的差异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刘总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一周后,张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里的教育局还专门组织了一个表彰会,张明作为省状元接受了表彰。

当地的媒体也来采访张明和他的家庭。记者问张师傅:"您对儿子有什么期望?"

张师傅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保持善良和正直。"

这话说得很朴实,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感动。

采访播出后,张师傅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知道华兴集团有个门卫,儿子是省状元,人品还特别好。

08

刘总看到这个采访后,心里五味杂陈。他突然觉得,也许自己确实小看了张师傅这个人。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弥补。

晚上,刘总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刘思雨。

"爸,你是不是做得有点不合适啊?"刘思雨听完后直接说道,"张叔叔人那么好,他儿子又这么优秀,你给600元确实少了点。"

"我也觉得可能处理得不太好。"刘总有些后悔,"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那可不一定。"刘思雨若有所思地说道。

"什么意思?"

"没什么,我就是随便说说。"刘思雨神秘地笑了笑。

刘总看着女儿,总觉得她在打什么主意,但也没多问。

又过了几天,张明准备去北京上学了。公司里的同事们都来送他,大家都很舍不得这个优秀的孩子。

"明明,到了北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争光!"

"明明,别忘了咱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有时间回来看看!"

"明明,你是我们的骄傲,一定要加油啊!"

面对大家的祝福,张明很感动。他一一和大家道别,感谢大家这些年来对他和父亲的关照。

09

刘总也来送张明。

"明明,到了大学要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就给叔叔打电话。"刘总拍拍张明的肩膀。

"谢谢刘叔叔,我会的。"张明礼貌地回答。

刘总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张明走了,张师傅感觉自己的生活突然空了一大块。儿子不在身边,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给儿子打电话,了解他在大学的情况。

张明在清华大学适应得很好,成绩依然优秀,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每次和父亲通话,他都会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

"爸,大学里真的很不一样,这里的同学都很优秀,老师也很厉害。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好好学习就行,不要有压力。"张师傅安慰儿子。

"爸,您在公司还好吧?刘总对您怎么样?"张明有些担心。

"都挺好的,你别操心家里的事,专心学习。"张师傅不想让儿子为这些事烦心。

但张明何其聪明,他能听出父亲语气中的一些微妙变化。他知道600元和800元的事对父亲的影响很大,虽然父亲从来不说。

张明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让父亲过上好日子,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们的人刮目相看。

10

国庆假期,张明回家了。

他在清华大学过得很充实,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成熟了。同事们见到他都很高兴,纷纷询问他的大学生活。

"明明,在清华大学感觉怎么样?"

"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nice。"张明笑着回答。

"明明现在说话都带英文了,真是不一样了!"大家都笑了。

刘总也来看张明了。

"明明,大学生活适应吗?学习跟得上吗?"刘总关心地问道。

"还可以,就是课程比较紧,需要适应一下。"张明回答。

"有什么困难就说,叔叔能帮上的一定帮。"刘总说道。

"谢谢刘叔叔。"张明客气地回答。

刘总和张明聊了一会儿,感觉这个孩子变得更加沉稳了,言谈举止中透着一种大学生的气质。他心里不禁感叹,这样优秀的孩子,自己当初确实应该更重视一些。

但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假期结束,张明又回到了北京。张师傅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11

只是从那以后,刘总和张师傅之间的关系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面上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隔阂。

张师傅依然认真工作,刘总依然对他客气,但两个人心里都明白,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转眼到了年底,公司准备举办年会。

按照惯例,年会上会表彰优秀员工,还会发年终奖金。

张师傅工作认真负责,年年都能拿到优秀员工奖。今年也不例外,他又被评为了优秀员工。

年会当天,刘总亲自给张师傅颁奖。

"张师傅是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了,八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更可喜的是,他还培养出了一个省状元,为我们公司争了光!"刘总在台上说道。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师傅上台接过奖杯和奖金,脸上挂着笑容,但心里却很复杂。

刘总在台上夸他,说他为公司争了光,可当初给他儿子的红包却比给自己女儿的少。这种反差让张师傅觉得很讽刺。

年会结束后,同事们都来祝贺张师傅。

"老张,刘总对你评价很高啊!"

"是啊,还专门提到了张明,看来刘总还是很重视你们的。"

张师傅笑着和大家聊天,但心里知道,这些都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12

当天晚上,张师傅回到家,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又拿了优秀员工奖的事。

"恭喜爸爸!"张明在电话里很高兴,"您工作这么认真,拿奖是应该的!"

"明明,爸爸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咱们对人家期望太高了?"张师傅忍不住说道。

"爸,您是指什么?"张明明白父亲在说什么。

"算了,不说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张师傅不想让儿子为这些事烦心。

但张明何其聪明,他当然明白父亲的心思。

挂了电话后,张明在宿舍里想了很久。他决定,这个寒假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做点什么。

十二月底的一天晚上,张师傅像往常一样准备下班。

这一天很平静,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收拾好门卫室,正准备关灯回家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

是微信消息的提示音。

张师傅拿起手机一看,发消息的人让他愣住了——刘思雨。

老板的女儿,那个去年考了590分的姑娘,怎么会给他发微信?

张师傅记得,他的微信里确实有刘思雨,那还是去年公司年会的时候,刘思雨主动加的他。当时她说:"张叔叔,加个微信吧,以后有事方便联系。"

但这么久以来,两个人从来没有在微信上聊过天。

张师傅疑惑地点开了消息。

消息很长,张师傅看着看着,脸色越来越难看,手开始颤抖起来。

看完消息后,张师傅整个人如遭雷击,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

他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内容,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看错后,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

这条微信的内容,彻底颠覆了他对这件事的认知...

13

刘思雨发来的微信内容是这样的:

"张叔叔,我想了很久,觉得应该把一件事告诉您。关于我爸给张明弟弟红包的事,其实不是您想象的那样。我爸当时准备的是2000元,比给我的红包还多,因为他觉得张明弟弟是省状元,应该多给一些表示重视。但是那天晚上,我妈妈坚决反对,说什么门卫就是门卫,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就破坏了规矩。我妈妈说,给太多钱会让其他员工有想法,也会让您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我爸妈争论了很久,我妈妈威胁说如果给超过600元,她就要闹离婚。我爸没办法,只能妥协了。张叔叔,我爸其实很欣赏您和张明弟弟,但他在家里说了不算。我觉得您应该知道真相,不要误会我爸。"

看完这条微信,张师傅的心情无比复杂。

原来不是刘总看不起他们,而是刘总的妻子在中间作梗。

张师傅想起了刘总的妻子王美丽。那是一个很高傲的女人,平时很少来公司,偶尔来一次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从来不和员工打招呼。

张师傅记得,王美丽每次看到他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轻蔑,仿佛他是什么脏东西似的。

原来,那600元是这样来的。

张师傅又想起刘总那天给他红包时的表情,现在想来,刘总当时确实有些不自然,看起来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原来刘总心里是想多给一些的,是王美丽从中阻挠。

但这个真相,让张师傅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张师傅坐在门卫室里,久久没有动。

14

如果不知道真相,他可以认为是自己想多了,可以说服自己接受现实。但现在知道了真相,反而让他更加难受。

刘总本来是想给2000元的,这说明刘总心里确实重视张明,也尊重他这个父亲。但王美丽的阻挠,让这件事变了味道。

更让张师傅难受的是,王美丽说的那些话——"门卫就是门卫","不能让他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什么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难道渴望被平等对待就是幻想吗?难道希望自己优秀的儿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就是幻想吗?

张师傅想起了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他一直以为刘总把他当朋友,一直以为他们之间有一种超越了上司和下属关系的情感。但现在看来,这可能真的只是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少在王美丽眼里是这样的。

张师傅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刘思雨的消息。感谢她告诉自己真相吗?还是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他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回了一条消息:"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不过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我不会因为这件事影响和你爸爸的关系。"

刘思雨很快回复:"张叔叔,您真的太善良了。我觉得我妈妈做得不对,但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张师傅看着这条消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小姑娘虽然是富家千金,但心地还是很善良的。

"思雨,谢谢你。你是个好孩子。"张师傅回复道。

"张叔叔,其实我一直很佩服您和张明哥哥。您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儿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真的很了不起。"刘思雨回复。

看到这条消息,张师傅的眼睛湿润了。

15

第二天上班,张师傅的心情很复杂。

他看到刘总时,想起了昨晚刘思雨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刘总和往常一样,路过门卫室时和他打了个招呼:"老张,早上好。"

"刘总早。"张师傅回应道。

刘总看了看他的表情,总觉得有些异样,但也没多问。

这一天,张师傅一直在想这件事。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刘总,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王美丽。

下午的时候,王美丽来公司了。

她开着一辆红色的宝马,穿着一身名牌衣服,踩着高跟鞋走进了公司。路过门卫室时,她看都没看张师傅一眼。

张师傅看着她的背影,想起了她说的那些话,心里涌起一股愤怒。

但他很快就压制住了这种情绪。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晚上下班前,刘总又来到了门卫室。

"老张,明明最近怎么样?学习还适应吗?"刘总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谢谢刘总关心。"张师傅回答。

"有什么困难就说,我能帮上的一定帮。"刘总说道,"明明那么优秀,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听到刘总这么说,张师傅心里很复杂。他知道刘总是真心的,但也知道刘总在家里的处境。

"刘总,您太客气了。"张师傅说道。

16

刘总看着张师傅,总觉得他今天有些异常,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老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刘总问道。

张师傅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说出真相。毕竟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一个外人不好参与。

"没什么,可能是有点累了。"张师傅找了个借口。

"那你早点休息。"刘总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看着刘总的背影,张师傅叹了口气。

几天后,张师傅接到了张明的电话。

"爸,寒假我想回家看看您。"张明在电话里说道。

"好啊,爸爸想你了。"张师傅很高兴。

"爸,我还想做一件事。"张明的语气有些神秘。

"什么事?"

"到时候您就知道了。"张明卖了个关子。

张师傅没有多问,他知道儿子做事有分寸。

一周后,张明放寒假回家了。

17

他给父亲带了一些北京的特产,还给公司的叔叔阿姨们也带了一些小礼品。

"明明真是太懂事了!"同事们都夸奖张明。

刘总也来看张明,两人聊了很久。

"明明,在清华大学感觉怎么样?"刘总问道。

"很好,学到了很多东西。"张明回答,"对了,刘叔叔,我有个想法想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想法?"刘总很好奇。

"我想在假期里给公司的员工子女们做一些学习辅导,就当是回报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和我爸爸的关照。"张明说道。

刘总一听,眼睛亮了:"这个想法很好啊!公司里确实有不少员工的孩子在上学,你能帮他们辅导一下,那太好了!"

"那您同意了?"张明问道。

"当然同意!我还要大力支持呢!"刘总很兴奋,"明明,你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

很快,张明要给员工子女辅导功课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公司。

大家都很感激,纷纷给张师傅打电话道谢。

"老张,你儿子真是太好了!我家那小子数学不好,正愁着呢!"

"张师傅,明明这么优秀还这么善良,真是太难得了!"

"老张,你真是培养了个好儿子啊!"

18

面对大家的夸奖,张师傅心里很自豪,但也有些担心儿子太辛苦。

"明明,你刚放假,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张师傅对儿子说。

"爸,我不累。能帮助别人,我很开心。"张明笑着说。

张师傅看着儿子,心里满是感动。这个孩子不仅学习好,品格也很好,真的让他骄傲。

张明的辅导班很快就开始了。

公司里有十几个员工的孩子参加,年龄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张明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了几个班,每天给他们上课。

刘总专门为这件事提供了一个会议室,还买了一些教学用具。

"明明,有什么需要就跟叔叔说。"刘总对张明很支持。

张明的辅导很受孩子们欢迎。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很有耐心,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很简单。

"哥哥,你是怎么学得这么好的?"有小朋友问张明。

"多读书,多思考,还要保持好奇心。"张明回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孩子们都很喜欢张明,家长们也很感激。

"张师傅,你儿子不仅学习好,人品也好,真是太难得了!"

"是啊,明明这孩子又聪明又善良,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老张,你真是太有福气了!"

19

听到大家的夸奖,张师傅心里很暖。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更让张师傅感动的是,张明在辅导过程中,从来不提自己是省状元的事,也不炫耀自己的成绩。他总是很谦虚,很耐心地帮助每一个孩子。

"明明,你怎么从来不说自己是状元的事?"张师傅好奇地问儿子。

"爸,成绩只是过去的事,重要的是现在做什么。"张明说道,"我希望大家喜欢我,是因为我这个人,而不是因为我的分数。"

张师傅听了,心里更加骄傲了。儿子不仅聪明,而且心态很好,这才是最难得的。

辅导班进行了两周,效果很好。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提高,家长们都很满意。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张师傅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天下午,王美丽来公司了。她听说了张明辅导员工子女的事,脸色很不好看。

她直接闯进了会议室,看到张明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你就是张明吧?"王美丽的语气很冷淡。

"阿姨好,我是张明。"张明礼貌地打招呼。

"你在这里给别人上课,谁同意的?"王美丽问道。

孩子们都被吓到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是刘叔叔同意的。"张明如实回答。

"刘志强同意?他凭什么同意?这是公司,不是学校!"王美丽的声音很刺耳。

"阿姨,我只是想在假期里帮助一下叔叔阿姨们的孩子,没有收费,也没有影响公司的正常工作。"张明解释道。

"我不管你收不收费,公司就是公司,不能随便让外人来!"王美丽蛮不讲理。

20

这时候,刘总听到声音赶了过来。

"美丽,你怎么来了?"刘总看到妻子的脸色,就知道要出事了。

"你问我怎么来了?我来看看你把公司搞成什么样子了!随便什么人都能在这里搞培训班!"王美丽指着张明说道。

刘总很尴尬:"美丽,明明是在帮助员工的孩子,这是好事啊。"

"好事?"王美丽冷笑,"刘志强,你是不是糊涂了?他们家已经占了你多少便宜了?现在还要把公司当成他们家的?"

这话说得很难听,在场的孩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张明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他依然保持着礼貌:"阿姨,如果我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困扰,我可以立即停止。"

"你当然要停止!立即停止!"王美丽大声说道。

刘总想要说什么,但王美丽瞪了他一眼,他只好闭嘴了。

张明默默地收拾了教材,对孩子们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大家回家要好好复习。"

孩子们都很失望,但也不敢说什么。

张明收拾好东西,对刘总说:"刘叔叔,谢谢您这段时间的支持。我理解阿姨的担心,以后不会再给公司添麻烦了。"

说完,张明就离开了。

刘总看着张明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21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公司。

员工们都很愤怒,但也不敢明说什么。毕竟王美丽是老板娘,谁也得罪不起。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王美丽这样做太过分了。

张师傅听说这件事后,心里很愤怒,但也很心疼儿子。

"明明,委屈你了。"张师傅对儿子说。

"爸,我不委屈。"张明说道,"这件事让我看清了一些人的真面目,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什么想法?"

"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活得有尊严,不能依附任何人。"张明说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张师傅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里既心疼又骄傲。这个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了。

当天晚上,"张叔叔,对不起,我妈妈今天的行为太过分了。我已经和她吵了一架,但改变不了什么。"

张师傅回复:"思雨,这不怪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善意。"

"张叔叔,我觉得我妈妈是嫉妒。她嫉妒张明哥哥这么优秀,嫉妒您把儿子教得这么好。她自己从小就是靠家里的关系,从来没有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过什么,所以她见不得别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刘思雨分析道。

看到这条消息,张师傅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

原来王美丽的恶意,根源在于嫉妒。她嫉妒一个门卫的儿子比她女儿优秀,嫉妒一个普通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这种认知让张师傅心里五味杂陈。他突然觉得,也许离开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22

第二天,张师傅做了一个决定。

他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准备离开华兴集团。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很震惊。

"老张,你为什么要辞职?是不是昨天的事让你生气了?"同事们问道。

"不是生气,是觉得该走了。"张师傅平静地说道。

刘总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门卫室。

"老张,你不能走啊!昨天的事是美丽不对,我回去会好好说她的。"刘总很着急。

"刘总,谢谢您这么多年的照顾。但我已经决定了。"张师傅很坚定。

"老张,你到底为什么要走?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刘总诚恳地问道。

张师傅看着刘总,心里很复杂。他知道刘总是个好人,但有时候好人也会身不由己。

"刘总,有些话我本来不想说,但今天必须说了。"张师傅深吸一口气,"我知道当初给明明红包的事,您本来准备给2000元,是因为夫人的坚持才改成600元。我也知道昨天夫人为什么那样对待明明。这些事让我明白,有些差距是不可能跨越的。与其继续这样下去,不如早点离开。"

刘总听了,脸色变得很难看:"老张,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张师傅说道,"刘总,您是个好人,但您有您的难处。我也有我的尊严。"

刘总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老张,如果你一定要走,我不拦你。但我希望你知道,在我心里,你从来不只是一个门卫,你是我的朋友。"

"谢谢您这么说。"张师傅点点头,"但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之间显然做不到。"

23

最终,张师傅还是离开了华兴集团。

公司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送会,很多同事都来为他送行。

"老张,你要保重啊!"

"张师傅,以后常联系!"

"老张,有困难就说话!"

面对大家的关心,张师傅很感动。

刘总也来送他,两个人握了握手。

"老张,保重。"刘总说道。

"您也保重。"张师傅回答。

就这样,张师傅结束了在华兴集团八年的工作。

离开华兴集团后,张师傅找了一份新工作,在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

虽然工资比以前少了一些,但张师傅心里反而轻松了。他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再承受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张明知道父亲辞职的事后,很支持他的决定。

"爸,您做得对。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尊严。"张明说道。

"明明,爸爸没有给你丢脸吧?"张师傅问道。

"爸,您永远是我的骄傲。"张明说道,"您用行动告诉我,什么叫做有原则,什么叫做有骨气。"

24

现在,张师傅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得很开心。同事们都知道他有个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儿子,对他很尊敬。

张明也在大学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用自己的成就来证明,寒门也能出贵子,普通人也有尊严。

至于华兴集团,听说刘总和王美丽的关系越来越差,公司的业绩也在下滑。但这些都与张师傅无关了。

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轨道,虽然普通,但很踏实。

有时候张师傅会想,那600元和800元的差距,看似是金钱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心的问题。

金钱可以衡量很多东西,但衡量不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真正的尊重不是靠金钱来体现的,而是靠心与心的交流。

现在的张师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活得更加坦然了。

而那条来自刘思雨的微信,虽然揭示了真相,但也让他看清了现实。

有时候,知道真相比不知道更痛苦,但也更让人清醒。

现在,张师傅和儿子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着,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更多的尊严。

来源:豆豆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