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亿半年薪酬,腾讯人均月薪近10万?背后的真相没你想的那么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1:14 1

摘要:腾讯又“晒工资”了,而且是那种一看数字就让人眼皮一跳的级别。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一出,亮点很多:收入1845.04亿元,同比增长15%;毛利1050.13亿元,同比增22%;净利润556.28亿元,同比增长17%。但最让打工人心跳加速的,是那串跟“工资”有关

腾讯又“晒工资”了,而且是那种一看数字就让人眼皮一跳的级别。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一出,亮点很多:收入1845.04亿元,同比增长15%;毛利1050.13亿元,同比增22%;净利润556.28亿元,同比增长17%。但最让打工人心跳加速的,是那串跟“工资”有关的数字——截至6月底,腾讯共有111,211名员工,半年总薪酬成本高达650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把650亿直接除以11万员工,粗算下来,人均半年薪酬接近58万元,也就是人均月薪接近10万元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互联网的春天回来了?”

很多人一看到“人均月薪10万”就想辞职冲向深圳南山区,但要知道,这个“人均”里,有高管的千万年薪,有技术大牛的股票期权,还有很多财报里折算出来的福利成本(比如社保、公积金、各种补贴)。
所以你看到的,并不是11万人人人10万月薪,而是**“平均数的幻觉”**——就像把马云走进你家小区,瞬间小区平均存款破亿,但这跟你钱包里有多少钱没半毛钱关系。

真实情况是,腾讯内部的薪酬差距很大——
技术岗、算法岗、资深产品经理这些岗位,月薪+年终奖+期权,确实可以轻松过5万甚至更多;
但运营、内容审核、销售支持等岗位,可能到手和普通大厂差不多。

更有意思的是,腾讯的员工数在过去一年增长得很快——从2024年6月底的105,506人,到2025年6月底的111,211人,增加了近5,700人。
这在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裁员潮”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反常。

为什么?
第一,AI浪潮带来的新岗位。腾讯这两年在大模型、AI原生应用、云计算方面投入很大,需要大量的算法、算力、数据相关人才;
第二,视频号和直播业务扩张,短视频、带货、广告这些业务线需要更多运营、商务和内容生产人员;
第三,全球化布局,腾讯的游戏、支付、社交产品在海外市场发力,也需要海外团队和本地化人员。

换句话说,腾讯在某些领域是在逆势扩张。

有人会质疑,半年650亿发工资,是不是成本太高?但从财报看,这笔钱对腾讯来说完全承受得住。
2025年上半年,腾讯的总营收接近3700亿,650亿薪酬占比不到18%,而且这个比例在大厂里不算夸张——人力成本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投入,尤其是依赖创意、技术和运营的业务。

而且,高薪不仅是留人,更是抢人。
AI、云计算、游戏这些领域,全球都是抢人大战,不砸钱,根本留不住顶尖人才
别忘了,特斯拉、英伟达、字节、阿里,都在和腾讯抢同一批人。

从腾讯的数字看,似乎确实比两三年前乐观得多。
收入、利润双增长,员工规模扩大,薪酬支出增加——这些信号和2021-2022年的大规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

但冷水也得泼一下:

这种高薪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技术和业务岗位;大部分普通岗位薪酬涨幅有限,甚至还会因为绩效调整被“温柔劝退”;整个行业的招聘门槛比过去高得多,不是随便投个简历就能进。

所以,对普通打工人来说,互联网春天可能只是“别人家的春天”。

腾讯这份财报最大的信号不是“工资有多高”,而是——它在AI和内容赛道上的进攻姿态很明确
过去几年,腾讯在某些业务上显得保守,比如短视频大战被字节压制,海外社交没太大突破;但这次员工数扩张、薪酬大幅增加,说明它愿意为未来五年下注。

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巨头如果不花钱抢人、不投研发、不扩业务,行业就会陷入“只想着赚钱,不想着创新”的疲态。
当然,对应的另一面是——大厂之间的竞争会更残酷,中小公司会被吸走更多人才。

你觉得腾讯的高薪真的能留住人才吗?
如果人均月薪10万是真的,你会考虑去互联网大厂吗?
互联网的春天,是来了,还是只是给少数人准备的?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