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养鸡大叔花8000买下一个山头养鸡,外出打工10年,回家后傻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4:11 1

摘要:“建国,你疯了吧?八千块钱买这破山头?”妻子张美花拉着他的袖子,声音都有些颤抖。

1998年,王建国花光家底8000元买下荒山养鸡,全村人都笑他疯了。

“建国,你这是想钱想疯了吧?”村民们议论纷纷。

养鸡失败后,他不得不外出打工整整十年。

2010年春天回到村里,当王建国再次爬上那座被遗忘的山头时,

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傻眼。

“这...这怎么可能?”他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十年前那座被人嘲笑的“废山”,如今竟然...

01

1998年的春天,王建国站在村口那座光秃秃的山头下面,眼里闪着光。

“建国,你疯了吧?八千块钱买这破山头?”妻子张美花拉着他的袖子,声音都有些颤抖。

王建国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二十块钱,咽了咽口水:"美花,你听我说,这山头虽然现在光秃秃的,可是地势好啊。我在山上养鸡,鸡蛋鸡肉都是绿色食品,城里人最喜欢这种了。“

”城里人?“张美花瞪大了眼睛,”城里人会跑到咱们这山沟沟里买鸡蛋?“

村长陈伯走过来,手里拿着刚签好的合同:”建国,钱已经收了,这山头就是你的了。不过我得提醒你,这山上连草都长不好,你确定要在这里养鸡?“

王建国接过合同,看着上面自己歪歪扭扭的签名,心里既兴奋又紧张:”陈伯,您放心,我一定把这山头搞出个名堂来。“

旁边围观的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

”王建国这是想钱想疯了吧?“

”八千块钱,够他家吃多少年啊,就这么打水漂了。“

”我看他是被城里那些卖化肥的忽悠了,说什么现代化养殖。“

张美花听着这些话,脸上火辣辣的。她拉着王建国往家走,一路上都没说话。

回到家里,八岁的儿子王小虎正在写作业。看见爸妈回来,他抬起头问:”妈妈,你怎么哭了?“

张美花擦了擦眼角:”没事,沙子迷眼了。“

王建国蹲下来摸摸儿子的头:”小虎,爸爸在山上养了很多鸡,以后你就有鸡蛋吃了。“

”真的吗?“王小虎眼睛亮了起来,”那我们家是不是就有钱了?“

王建国和张美花对视了一眼,都没说话。

当天晚上,王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偷偷起身,拿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在月光下翻看着。这是他从镇上买来的《现代养鸡技术》,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学习心得。

”养鸡场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要有充足的水源...要远离村庄避免疾病传播...“

每一条他都用红笔画了线,有些地方还写着自己的理解。

张美花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说:”建国,你说我们这样做对吗?小虎下半年就要交学费了,咱们现在连二十块钱都没有。“

王建国合上笔记本,轻声说:”美花,你再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一早,王建国就上了山。他从村里借来锄头和铁锹,开始在山坡上清理杂草。这座山虽然不高,可是坡度很陡,有些地方还有碎石。王建国干了一上午,手上就磨出了血泡。

中午,邻居陈大爷给他送来一壶水。

”建国,你这是何苦呢?“陈大爷坐在石头上,”我在这村里住了六十多年,这山上从来没长过什么好东西。“

王建国接过水壶,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陈大爷,事在人为嘛。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这山头一定能变样。“

陈大爷摇摇头:”年轻人想法多,可是想法和现实不一样啊。“

王建国没说话,继续埋头干活。他心里明白,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有做出成绩来,才能让大家看到希望。

买下山头的第一个月,王建国用仅有的积蓄买了一百只小鸡崽。这些黄绒绒的小家伙刚到山上的时候,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给这座安静的山头带来了生机。

王建国和张美花在山坡上搭了一个简易的鸡舍,用竹子和塑料布围成。晚上,夫妻俩轮流值班,生怕小鸡被野猫叼走。

”美花,你看这些小鸡多可爱。“王建国蹲在鸡舍边,看着小鸡们抢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美花也被这些小生命感染了,语气缓和了很多:”就是太费心了,昨天夜里那只小花鸡差点被蛇咬了。“

”没事,等它们长大一点就好了。“王建国信心满满地说。

可是好景不长。第三个星期,鸡群开始出现问题。先是几只小鸡拉肚子,不吃东西,蔫头耷脑的。王建国着急了,赶紧跑到镇上找兽医。

兽医老刘看了看带来的病鸡,皱着眉头说:”这是雏鸡白痢,传染性很强。你得赶紧把病鸡隔离,不然整群都得完蛋。“

”那怎么治?“王建国急得直冒汗。

”买药,打针,还得消毒。“老刘掰着手指头算,”少说也得花两百块钱。“

两百块钱,对当时的王建国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回到家,和张美花商量了半宿,最后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猪。

”建国,咱们把猪卖了,过年吃什么?“张美花舍不得。

”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救鸡要紧。“王建国咬牙说道。

卖了猪,买了药,鸡群的病情总算控制住了。可是一百只小鸡已经死了二十多只,剩下的也瘦弱不堪。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鸡群长到两个月大的时候,王建国满怀希望地挑了十几只最肥的鸡,赶到镇上的集市去卖。

”老板,这鸡多少钱一斤?“一个买菜的大嫂问。

”三块五一斤。“王建国报出了他精心计算的价格。

”三块五?太贵了!市场上才两块八。“大嫂摇摇头走了。

王建国站在集市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一只鸡都没卖出去。最后,他只好降价到两块五一斤,才勉强卖了几只。

回到家里,王建国闷闷不乐地算账:饲料钱、药费、人工费...卖鸡的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建国,要不咱们算了吧。“张美花看着丈夫憔悴的脸,心疼地说。

”不行!“王建国一拍桌子,”我就不信搞不出个名堂来!“

可是现实一次次给他当头一棒。夏天的时候,连续下了十几天大雨,山上的鸡舍被冲垮了一半。王建国和张美花在泥水里抢救鸡群,两个人都成了泥人。

秋天的时候,附近的野狗不知从哪里钻进了鸡舍,一夜之间咬死了三十多只鸡。王建国看着满地的鸡毛和血迹,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冬天的时候,取暖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建国每天晚上都要上山添柴火,防止鸡群冻死。有一次,他在山上摔了一跤,胳膊摔伤了,张美花背着他下山,两个人都哭了。

最难熬的是孩子的学费问题。王小虎的班主任找到家里来了。

”王建国同志,小虎这学期的学费还没交,已经拖了两个月了。“老师很客气,可是话里带着催促。

王建国低着头,半天说不出话来。

张美花红着眼圈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几天时间,我们想想办法。“

老师走后,王小虎怯生生地问:”爸爸,我是不是不能上学了?“

王建国蹲下来抱住儿子,声音哽咽:”小虎,爸爸一定让你继续上学。“

那天晚上,王建国一个人坐在山头上,看着远处村子里零星的灯光,心里五味杂陈。山风呼呼地吹着,鸡舍里的鸡偶尔叫几声,显得格外凄凉。

他想起了买山时的豪言壮语,想起了村民们嘲笑的眼神,想起了妻子失望的表情,想起了儿子渴望上学的眼神...

”也许我真的错了。“王建国对着夜空自言自语。

就在这时,陈大爷爬上了山。

”建国,怎么一个人在这里?“陈大爷在他身边坐下。

”陈大爷,我想放弃了。“王建国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承认失败。

陈大爷沉默了一会儿,说:”建国,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梦想。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那我该怎么办?“

”出去打工吧。“陈大爷拍拍他的肩膀,”现在外面机会多,能挣到钱。这山头,我帮你看着。“

02

2000年的春天,王建国背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张美花和王小虎站在火车站台上,眼里都含着泪水。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十岁的王小虎紧紧拉着父亲的手。

”过年就回来。“王建国蹲下来摸摸儿子的头,”小虎要听妈妈的话,好好上学。“

”建国,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张美花把一个小包塞到丈夫手里,”里面有我给你烙的饼,路上饿了就吃。“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王建国恋恋不舍地上了车。从车窗看出去,妻子和儿子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视线里。

王建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搬砖。工地上的生活很苦,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九点才能休息。一袋水泥五十公斤,他一天要搬几百袋。

”老王,你这手咋这么嫩?“工友小李看着王建国手上的血泡,笑着说,”第一次出来打工吧?“

”嗯,家里养鸡赔了,没办法才出来的。“王建国擦了擦汗。

”养鸡?“小李摇摇头,”现在哪有钱那么好赚。还是踏踏实实打工靠谱。“

宿舍里住着八个人,床铺是上下铺,王建国睡在上铺。每天晚上,他都会拿出张美花的照片看一会儿,想想家里的妻子和儿子。

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王建国拿到了八百块钱。这在当时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他立刻给家里寄了六百,自己只留了两百块钱生活费。

张美花收到汇款的时候,激动得哭了。她抱着王小虎说:”小虎,爸爸在外面挣到钱了,你可以继续上学了。“

第一年过年,王建国回到了家。他给张美花买了一件新衣服,给王小虎买了一套学习用品,还给陈大爷带了两瓶好酒。

”建国,你瘦了。“张美花看着丈夫黝黑的脸庞,心疼地说。

”没事,在外面能挣到钱就行。“王建国笑着说,”山上的鸡怎么样?“

”都卖了。“张美花有些不好意思,”陈大爷说反正你也不在,留着也是浪费饲料。“

王建国点点头,没说什么。他知道妻子的选择是对的。

年后,王建国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这一去,就是十年。

这十年里,王建国换了好几个工作。从建筑工地到工厂流水线,从装卸工到保安,他什么活都干过。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他都会问起山头的情况。

”陈大爷,山上还好吧?“

”挺好的,我经常上去转转。“陈大爷总是这样回答。

”有没有人想买那块地?“

”没有,谁要那破山头啊。“

王建国每次听到这话,心里都有些失落。八千块钱买的山头,就这样荒着,什么用都没有。

2005年的时候,王小虎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王建国高兴坏了,给儿子寄了一千块钱作为奖励。

”小虎真争气!“他在电话里对张美花说,”咱们的苦没白吃。“

”是啊,小虎说要考大学,当老师。“张美花的声音里满是骄傲。

2008年的时候,经济不太好,工地上的活儿少了很多。王建国的工资也降了,从每月一千五降到了一千二。

”老王,要不咱们回家吧?“同乡老赵建议,”在外面也赚不到什么钱了。“

”再坚持坚持吧。“王建国舍不得走,”小虎马上要高考了,正是花钱的时候。“

2009年,王小虎果真考上了大学。王建国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工地上干活。他激动得扔下手里的活儿,跑到宿舍里给家里打电话。

”美花,小虎考上了!考上了!“王建国在电话里哭了。

”是啊,考上了省里的师范大学。“张美花也在哭,”可是学费要八千多块钱。“

”没事,我这就想办法。“王建国擦了擦眼泪,”砸锅卖铁也要让小虎上大学。“

为了凑齐儿子的学费,王建国找工友借了三千块钱,又向包工头预支了两个月的工资。那一年的中秋节,他没有回家,在工地上加班挣钱。

十年的打工生涯,王建国变得沉默寡言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爱说爱笑,更多的时候是默默地干活,默默地攒钱。

工友们都说他变了。

”老王以前不是这样的,总是笑呵呵的。“

”在外面这么多年,谁不变?家里老婆孩子等着呢。“

”就是可惜了,人家年轻的时候还想过自己当老板呢。“

王建国听到这些话,心里苦笑。当老板?那个养鸡的梦想,早就被现实磨得没有棱角了。

2010年的春节前,王建国决定不再出去了。

”老王,真不走了?“工友们都有些舍不得。

”不走了,我想回家看看。“王建国收拾着自己的行李,”小虎马上大学毕业了,我也该回去了。“

十年的打工生涯,王建国总共给家里寄了十二万块钱。这些钱供王小虎读完了大学,还在县城给他付了房子的首付。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王建国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那时候他背着同样的包,怀着同样忐忑的心情,只是当时是离开,现在是回来。

”也不知道那座山头现在成什么样了。“王建国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心里想着。

2010年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王建国踏上了回乡的路。十年的时间,村子变化很大。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子,还有几家开起了小卖部。

”建国回来了!“村民们看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

”在外面挣了不少钱吧?“

”听说小虎考上大学了,有出息!“

王建国一一回应着乡亲们的问候,心情很复杂。这些年来,村里人对他的态度变了很多,不再是当年那种嘲笑和冷眼。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