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甘其毛都口岸排队的卡车司机老李算过一笔账:他拉的蒙古5号精煤到厂价才650元,而山西某国有矿井的焦煤成本已经突破千元大关,这中间的价差足够让钢厂采购经理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口煤。
当山西矿工在500米深的井下挥汗如雨时,内蒙古露天矿的巨型电铲正轻松刨开地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开采方式,造就了中国焦煤产业冰火两重天的成本图谱。
最近在甘其毛都口岸排队的卡车司机老李算过一笔账:他拉的蒙古5号精煤到厂价才650元,而山西某国有矿井的焦煤成本已经突破千元大关,这中间的价差足够让钢厂采购经理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口煤。
山西一些服役超过三十年的老矿,光是对抗瓦斯和地下水的安全投入,就让每吨原煤开采成本比内蒙古露天矿高出300元。更不用说那些历史包袱,某国企矿井每吨煤里藏着80元的"养老钱",用来支付上万名退休工人的社保。
而在洗选车间,重介质旋流器每天吞掉价值十几万的磁铁矿粉,把洗煤成本推高到200元/吨,这让采用简单水洗工艺的民营小厂暗自窃喜。
神华在鄂尔多斯的坑口电站用皮带直接输煤,而山西焦煤要先用卡车颠簸50公里到发运站,再承受0.3元/吨公里的铁路运费,等到达华东钢厂时,运费账单已经吃掉利润的三分之一。难怪有矿长苦笑说:"我们不是在卖煤,是在给铁路打工。"相比之下,蒙古煤虽然要支付每吨120元的跨境运输费,但胜在露天开采成本仅160元,到岸价依然碾压国产煤。
山东某焦化厂的采购总监最近把国产焦煤比例从70%砍到30%,他的账本显示这个决定每月省下460万。致命的是期货市场的反馈,交割品价格越来越向蒙古煤看齐,逼得山西煤企要么含泪降价,要么守着库存停工。那些还在硬撑的老矿,其实是在和央行发行的特殊能源贷款对赌,就看政策和市场哪个先转向。
如果站在选煤厂顶楼俯瞰,你会看见两种命运的焦煤:内蒙古来的露天煤像廉价的工业面粉堆成山,而山西井下运来的精品焦煤却蜷缩在角落,身上贴着"高端定制"的标签等待识货的买家。
这种分化或许正是行业的未来,就像超市里同时售卖散装大米和有机杂粮,只不过在焦煤市场,决定生存的不是口感,是小数点后两位的成本核算。
注:仅为业内观察,不构成投资参考
来源:妖精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