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堂课,都是一次中国文化之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4 05:30 3

摘要:“中文教育在泰国的蓬勃发展,为双边关系注入了持久动力。”泰国前教育部长素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泰中两国加速共建“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日益成为增进青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图为素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中文教育在泰国的蓬勃发展,为双边关系注入了持久动力。”泰国前教育部长素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泰中两国加速共建“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日益成为增进青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素察祖籍中国广东,自幼深受中华文化熏陶。2012年卸任教育部长后,他前往北京大学进修中文两个月。回国后,他走进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开启长达12年的中文学习历程。

“我退休后有三大乐事:健身、打坐、学中文。”素察笑着说,学习中文既是掌握一门语言,更是一段寻根之旅,是融入中国文化、读懂中国社会的必经之路。起初,他每周上两节课,每次两小时。随着兴趣日益浓厚,他主动增加课时,并涉猎书法、国画、象棋等中国传统技艺。“汉字是一门艺术。”他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张国泰”。

据素察的中文老师介绍,他词汇丰富,读写功底扎实,汉语水平基本达到六级标准,日常能流畅阅读中文报刊,尤偏爱政经类文章与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我常读《孙子兵法》《论语》,从中感悟治国之道。”采访间,他时常穿插引用中国历史典故,自称前不久刚追完《大秦帝国》《三国演义》等剧集,对秦始皇、刘备、曹操等人物印象深刻。“我开车时常听中国历史有关的播客,越学越上瘾。”他说。

学习中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素察表示,很多汉字字形不同却读音相同,有些字长得相似读音却完全不同,比如“秦”和“泰”,起初常常混淆。尽管住所距孔子学院需1小时车程,但他仍坚持每周两次到校上课,整整8年未曾间断。后来课程转为线上,他依旧一节课不落。“对我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次中国文化之旅。”他说。

在担任泰国教育部长期间,素察大力推动中文教育发展,为中方教师志愿者赴泰任教提供政策支持。他回忆道,当年泰方与中国国家汉办密切合作,不断扩大志愿者规模,“从最初每年仅几百人,增长到2018年高峰时约1800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如今,泰国已累计接收超过2万名中文教师志愿者,分布在全国1000多所学校,为数百万名学生提供了中文教学支持。他说:“我在任时主张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现在在泰国,从小学到大学,多层级学校都已开设汉语课。”

不久前,素察赴广州出席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偶遇一批正在学习中文的泰国青年。“他们大多已步入职场,却仍坚持学习中文。有人告诉我,学成后打算回国从事榴莲出口工作,掌握中文有助于更好对接中国市场。”素察表示,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越来越多泰国青年主动学习中文,为两国人才合作注入青春活力。

作为一位资深政治家,素察长期关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政策连续性强、前瞻性足,推动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比如电动车领域,中国多年前便开始布局,如今技术领先、市场广阔,值得泰国借鉴。”素察特别提到,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依然保持约5%的增长率,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素察认为,学习中文是深化文化互鉴的纽带,掌握中文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洞察时代变革的契机。“中文教育的普及,为泰国青年开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采访结束时,素察用接近标准的中文微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中文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度,也让我相信交流合作能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