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22:25 2

摘要:很多管理者每天催员工干活,却发现越催越没动力:布置的任务拖延,遇到问题逃避,甚至故意 “磨洋工”。其实,员工的积极性不是 “催出来的”,而是 “被激发出来的”。

很多管理者每天催员工干活,却发现越催越没动力:布置的任务拖延,遇到问题逃避,甚至故意 “磨洋工”。其实,员工的积极性不是 “催出来的”,而是 “被激发出来的”。

调动积极性的核心,是让员工觉得 “工作有意义、努力有回报、成长有希望”。本文从 “解需求、给认可、赋权限、搭平台” 四个维度,拆解 7 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帮管理者让团队从 “被动应付” 变成 “主动往前冲”。

员工积极性差,往往不是 “懒”,而是 “觉得不值”“没奔头”。以下四种情况,最容易浇灭员工的热情:

努力的和混日子的拿一样的工资,提建议的和沉默的没区别。员工会想:“何必费力气?差不多就行。”熬夜完成的项目,领导一句表扬都没有;提出的好建议,石沉大海没回音。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多付出?

关键:积极性就像火苗,需要 “氧气”—— 认可、机会、意义;如果一直泼冷水 —— 忽视、控制、不公,再旺的火也会熄灭。

员工出来工作,首先要满足 “物质需求”。连钱都给不到位,却说 “大家要有情怀”,只会让人觉得虚伪。

让奖金和 “具体贡献” 挂钩:别搞 “大锅饭”:不说 “这个月大家表现不错,每人发 500 元”,而说 “小王这个月多签了 3 单,多拿 2000 元;小李客户满意度第一,奖 800 元”。奖金要 “及时发”:当月的贡献当月奖,别拖到年底 —— 员工会觉得 “努力马上有回报”。福利要 “送到心坎上”:年轻人可能需要 “弹性上班”“健身房福利”;有孩子的员工可能需要 “亲子活动”“假期托管”。比如某公司发现员工经常加班吃外卖,就每天晚上提供 “免费晚餐”,员工加班积极性明显提高。

人都想 “被需要”。让员工明白 “自己的工作对公司很重要”,他才会更上心。

讲清楚 “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布置任务,还要说 “为什么做”。比如给设计部说:“这个包装设计得好,能让客户一眼记住我们的产品,销量可能提升 30%。”定期分享 “成果”:客服部可以说 “上个月大家处理的投诉,让客户流失率降了 15%”;生产部可以说 “你们做的这批货,客户很满意,又追加了订单”。记住 “员工的贡献”:开会时提一提:“上次那个难题,多亏了小张想出的办法”;新员工入职时介绍:“这是小李,上次帮公司搞定了一个大客户”。案例:

某保洁公司老板每天早上都会对保洁员说:“咱们把卫生搞好,客户才愿意来写字楼上班,大家的工作是在帮整个大楼正常运转。” 结果保洁员不仅打扫得更认真,还会主动提醒客户 “小心地滑”—— 因为他们觉得 “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员工怕犯错,就会 “少做事、不做事”—— 毕竟 “不做就不会错”。要让员工敢干活,就得允许他 “偶尔做错”。

具体做法:区分 “错误类型”:原则性错误(如损公肥私)必须严惩;尝试性错误(如为了创新搞砸了)要包容,甚至鼓励。做错了,先问 “学到了什么”:不说 “你怎么又做错了”,而说 “这次问题出在哪?下次怎么避免?”比如下属谈崩了客户,别批评,而是一起分析 “客户真正的顾虑是什么”,下次他就知道怎么应对了。给 “小范围试错权”:让员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决定,比如 “你负责的客户,1000 元以内的优惠可以自己定”。即使错了,损失也不大,但能让他更有责任感。效果:

允许试错的团队,员工主动提出的新想法是 “怕犯错” 团队的 3 倍,创新效率高 50%。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但笼统的表扬没用,具体的、及时的表扬才能真正打动人。

具体做法:表扬要 “说细节”:不说 “你今天表现很好”,而说 “你今天接那个投诉电话时,先安抚客户情绪,再一步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特别专业,值得大家学”。表扬要 “选对场合”:公开场合夸 “能带来面子的事”:比如 “小王这个方案帮公司省了钱”;私下场合夸 “需要改进的进步”:比如 “你这次比上次细心多了,那个数据核对得很准”。除了领导夸,还要 “让大家互相夸”:开会时让每个人说 “这个月谁帮了你,怎么帮的”—— 被同事认可,同样能激发积极性。常见错误:

员工不只是来 “赚钱” 的,还想 “长本事”。让他看到 “在这里能进步”,才会长期跟着你干。

具体做法:给 “稍微有点挑战的任务”:别总让员工做 “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的事”,偶尔给他一个 “跳一跳才能够到” 的目标。比如让普通销售尝试对接一个大客户,告诉他 “我会帮你,但主要靠你自己”。教 “真本事”,不只是 “派活”:花时间带他成长:比如陪他见一次客户,演示怎么沟通;帮他改方案时,说明 “为什么这里要这样改”。给学习机会:让他参加培训、看行业资料,甚至允许 “上班时间花 1 小时学习”。让 “成长有看得见的台阶”:明确 “干到什么程度能升职”:比如 “能独立带 3 个客户,就能升小组长”;升职不一定要 “当官”,可以是 “责任变大、权限变宽”:比如 “高级客服能处理更复杂的投诉,提成更高”。案例:

某公司给客服制定 “成长路径”:初级客服→能独立处理投诉→能培训新人→客服主管,每升一级工资涨 1000 元,还有对应的权限。结果客服主动学习的人多了,流失率降了 60%。

管得太细,员工会觉得 “自己没价值”;适当放权,他才会 “自己想办法干好”。

具体做法:说 “要什么结果”,不说 “要怎么做”:不说 “你必须每天拜访 3 个客户,上午 9 点出发”,而说 “这个月你要搞定 5 个客户,具体怎么拜访你自己安排,需要支持找我”。允许 “用他自己的方法干”:只要结果达标,别强求 “必须按你的方式做”。比如你喜欢用表格记录客户,员工喜欢用笔记本,只要记清楚就行。出问题时 “先问原因,再给建议”:不说 “你怎么搞的,这点事都做不好”,而说 “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我帮你协调什么资源?”

适当放权的团队,员工工作主动性比 “被盯得紧” 的团队高 40%,加班时抱怨少,因为 “是自己安排的”。

员工可以接受 “赚得少”,但不能接受 “不公平”。一旦觉得 “领导偏心”,积极性就会彻底消失。

资源分配要 “看贡献,不看关系”:优质客户、好项目要分给 “有能力、肯努力的人”,而不是 “跟你关系好的人”。评价员工要 “用数据说话”:不说 “我觉得小李比小王好”,而说 “小李这个月业绩比小王高 20%,客户投诉比小王少”。处理矛盾要 “对事不对人”:不管是谁犯错,都按规则处理;不管是谁提建议,都认真对待。关键:

公平是 “底线”。一旦打破,再高的工资、再多的表扬都没用 —— 没人愿意在 “不公平” 的环境里认真干活。

比如 “完成目标就发奖金”,真完成了又说 “公司没钱”;“好好干就给你升职”,却提拔了关系户。后果:员工再也不信你,不管你说什么,都觉得是 “画饼”。

员工不是 “机器”,是有需求、有情绪、有追求的人。你满足他的需求(赚钱、成长、被认可),他就满足你的期待(努力、创新、出业绩)。

调动积极性的方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多想想 “员工需要什么”,而不是 “我想让他干什么”;多花点时间 “带他成长”,而不是 “只催他干活”;多给点 “实际的回报”,而不是 “空洞的口号”。

从今天开始,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试试:比如明天上班,认真夸一个员工的具体贡献;或者给下属一个 “自己做决定” 的机会。慢慢你会发现,团队的氛围变了,员工眼里有光了,不用你催,工作也能做得又快又好。

记住: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 “你多有权威”,而是 “员工愿意为你、为团队主动付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正懂他、尊重他、成就他。

来源:榜上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