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了虚假广告整治,四部门联合发布了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通知,意味着医药行业进入全渠道、全方位的强监管时代。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事情是人为无法控制的,这些变化正悄悄影响着药店的生意。尤其是政策和监管的变化,不仅仅是影响药店的生意,它们
原创 药店智汇
8月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了虚假广告整治,四部门联合发布了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通知,意味着医药行业进入全渠道、全方位的强监管时代。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事情是人为无法控制的,这些变化正悄悄影响着药店的生意。尤其是政策和监管的变化,不仅仅是影响药店的生意,它们直接关系到药店能不能继续经营下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强监管的环境下,药店老板可能会不小心踩到的三个雷区。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可能就是生死攸关的一击。
第一雷区:药品广告,不能用“治愈”这种词
你是不是也曾在广告里写过“治愈”“根治”这种词汇?
过去,很多药店都用这些词来吸引顾客,因为“治愈”听起来效果立竿见影,顾客看了就心动。
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不行了。
在强监管下,药品广告中的“治愈”或“根治”这种绝对化的词汇,现在已经被禁用了。
以前行得通的营销手法,现在已经不合规,行业规则变了,大家都在适应新的规定。
第二雷区:专家背书,真的不能随便用
你还记得以前在广告里加个“专家推荐”,觉得这样能增加药品的可信度吗?
很多药店老板都曾尝试过这种方式,毕竟“专家推荐”能让药品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但现在,政策越来越严格,专家背书必须来自于真正有资质的专家。
曾经轻松加分的“专家推荐”,现在已经成了踩雷的风险点。
行业对于广告的要求越来越高,背书必须真实可信,合法合规。
第三雷区:直播带货,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许多药店的主流营销方式。通过直播,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看似是个快速提升销量的好办法。
但其实,直播背后有很多严格的合规要求。
比如,非认证人员代为讲解药品,直播过程中出现虚假宣传,或者未经审批的广告植入,这些都属于违规,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很多人只是想通过直播吸引更多顾客,提升销售额。
但在强监管的环境下,这些营销活动的每一项细节都变得尤为重要。
药店经营者的处境,正是在“生意不好做”与“合规要求”之间苦苦挣扎。
如何避免这些雷区?
合规不仅仅是一个选择,而是药店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
不合规的营销方式不仅会让顾客失去信任,还可能给药店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规?
1.广告审查:加强广告文案和视频的审查,确保没有夸大疗效或不实宣传。
2.专家背书:确保广告中所有专家背书都来自经过认证的专业人士。
3.直播合规:直播中参与人员要具备相关资质,并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4.数字化管理:用科技手段帮药店更好地管理广告,确保透明合规。
面对政策变化和合规要求的不断升级,药店经营者不仅要跟上政策的步伐,更要学会如何在这些变化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而在这些规则变化中,如何应对合规要求、如何调整营销策略,正成为每个药店老板的必修课。
但问题是,如何做到合规,如何在新规中找到更多机会?
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如何在强监管时代中走得更远。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