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学生AI艺术季AI艺术创作夏令营云端启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21:14 2

摘要:近日,2025大学生AI艺术季系列活动重头戏——AI艺术创作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线上拉开帷幕,吸引数千名艺术爱好者与青年创作者云端相聚。以“艺智同构,共创美学”为主题,聚焦“创新、活力、美学、挑战”四大维度,通过开营发布、平台赋能与实战教学,打造AI技术与艺术创作

近日,2025大学生AI艺术季系列活动重头戏——AI艺术创作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线上拉开帷幕,吸引数千名艺术爱好者与青年创作者云端相聚。以“艺智同构,共创美学”为主题,聚焦“创新、活力、美学、挑战”四大维度,通过开营发布、平台赋能与实战教学,打造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平台。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

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海淀区委区政府、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主办,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即梦AI、可灵AI、生数Vidu三家海淀AI创作平台企业支持。

525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本届艺术季在2024年首届大学生AI艺术季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共收到来自全国30余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高校的1600余部参赛作品,最终525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本届参赛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创作态势,涵盖AI科普、交互影像、音乐、动画、科幻、国风等多个单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地域特色鲜明:北京、广东、四川等高校密集区的作品数量尤为突出,体现了AI技术在高校的普及程度;云南、内蒙古等地区的作品则展现了更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

初评评审工作创新采用“学生评学生”模式,由来自全国76所高校的168名大学生组成评审团,通过多人盲评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据组委会介绍,评审团成员均经过AI艺术创作能力测试和评审伦理培训。

本届入围作品呈现出三大亮点:AI影像单元(175部)中,多部作品将AI生成技术与纪实叙事相结合,还原历史场景、用数据可视化表达社会议题,展现了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路;即梦AI动画单元(135部)作品运用AI辅助角色设计、场景搭建,突破了传统动画创作的想象力局限;跨学科融合同样是一大亮点,AI交互作品中融入了人文关怀,例如有团队设计的AI情绪交互装置,能够捕捉情绪,实现科技与情感的对话,体现了青年创作者将AI技术融入创作流程的创新思维。

“很开心我们团队今年的两部作品《小树回来了》和《倾听空间》分别入围了‘即梦AI动画创作特别单元’和‘AI交互艺术单元’。”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白雨峰是第二次参加大学生AI艺术季,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开放、轻松且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展示作品、交流创意。”

“创作活动秉持‘大学生办、大学生创、大学生评’的宗旨,打造集赛事、展示、学术、推广与体验于一体的青年AI艺术平台。”AI艺术季赛事部部长沈力玮介绍,2025年活动在延续2024年成果的基础上,联动可灵AI、即梦AI、生数Vidu三家海淀企业,运用AI辅助角色设计、场景搭建,突破了传统创作的想象力局限。特别增设动画、科幻、国风三大作品单元,构建与大学生共创的竞赛体系,设置总额40万元的奖金池,支持创作、促进转化。

助力青年创作者成长

作为AI艺术季的核心环节,AI艺术创作夏令营在为期一个月的密集培训中,将为入围作品提供全方位提升支持,助力青年创作者在AI艺术领域实现突破性成长。

“新增的‘AI艺术创作夏令营’,可以对初评入围作品开展深度培育,助力青年创作者实现专业成长与产业链接。终评荣誉推选优胜作品团队优先入驻中关村科学城相关专业园区,给予创业孵化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沈力玮介绍。

本次夏令营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三大特色板块构建完整培育体系:“超创实战”板块集结了可灵AI、即梦AI、生数Vidu三家平台三天共计11场的超创公开课,通过解析商业创作案例,分享如何打破技术与创作的壁垒,为学员提供实战经验;“学术提升”板块邀请多位顶尖专家线上讲座,从理论高度拓宽学员的视野;“创作辅导”板块通过持续线上辅导,为学员及时解答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白雨峰同样对“AI艺术创作夏令营”充满期待:“希望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来自高校和行业的专家老师指导下继续打磨作品,也期待在夏令营中我能学习更多AI创作技能,拓宽视野,提升创作水平。”

据了解,所有复赛作品提交将于8月31日截止,终评工作预计9月上旬展开,9月中旬正式公布提名结果。获奖作品将在开幕大会、AI艺术季、AI艺术嘉年华等活动中集中展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夏令营成果将通过多元渠道呈现。9月至11月,青年艺术家将进行线下推广,与大家一同走进五棵松万达广场、海淀大悦城及高校。AI艺术学术系列论坛、大学生AI艺术展、AI艺术嘉年华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此次夏令营开营与公开课活动,标志着AI艺术创作从概念探索迈向实践深耕。未来,大学生AI艺术季将继续举办超创实验室孵化、导师辅导等活动,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北京师范大学也将与可灵AI、即梦AI、生数Vidu等AI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AI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性,为AI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高玉超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