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2025上海书展拉开大幕,申城书香浓郁。同日,“光影与书香:走进‘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何以中国》项目承启暨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现场,图书《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首度亮相,预计年内与读者见面。据悉,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二
8月13日,2025上海书展拉开大幕,申城书香浓郁。同日,“光影与书香:走进‘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何以中国》项目承启暨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现场,图书《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首度亮相,预计年内与读者见面。据悉,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二季宣布9月启程寻访,将从中亚古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长安古城遗址、敦煌莫高窟等全球上百个文化点位中探寻唐代中国所留下的物质、精神和制度遗产,以此回应“世界的中国”之命题。
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出品的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季以百年中国考古的丰硕成果为依托,用考古实证,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程故事。这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生动讲述了中国大地上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时空的长镜头中探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在国家文物局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下,纪录片共拍摄全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超过4万公里。创作组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同时,在上百位考古学家的指导下,纪录片以遗址和文物为参照,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开展了大量复杂的复原试验,包括房屋搭建、仪式复原、青铜冶炼、甲骨钻凿等,总共复原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余件,真正做到“每一幕都有出处”。
“我们为每一集都架构了若干故事情节,串联叙事主题,将宏大叙事与具体情节结合。”纪录片主创团队介绍,《何以中国》以考古写史,回答“何以中国”;以人民史诗,揭示“何为中国”;以影视创新,谱写“何谓中国”。
而这些幕后创作的精彩故事,都将在这本今年即将付梓出版的图书《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中一一诉说。该书按照第一季纪录片《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的次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补充了大量高清的文物图片、考古现场照片以及详实的背景资料、精美的考古线图。书中《幕后》部分的“对话”和“手记”,则呈现了专家学者的观点,为读者深度揭秘纪录片的摄制过程。
如果说《何以中国》第一季聚焦的是“中国的中国”,那么日前已启动的《何以中国》第二季则关切“世界的中国”。第二季纪录片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看东方APP联合出品,将聚焦唐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在中国与欧亚诸多国家、地区的交流碰撞中,讲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观众揭秘一个波澜壮阔的唐朝。
目前,第二季已完成总体策划,正处于撰稿与全球踩点的攻坚阶段。本季节目创作将延续第一季厚重学术性支撑的底蕴,兼容考古实证、历史叙事等内容,探寻中华文明在古代中国绚烂时期的绽放、辐射、扩容和沉淀。摄制组将于9月启程,寻访全球上百个与唐代中国相关的文化点位,通过贵族、官员、诗人、画家、胡人、僧侣、府兵、女性、儿童等不同阶层、职业和身份的人物视角,鲜活生动地揭示唐代为此后中国乃至世界留下的物质、精神和制度遗产。
第二季制作团队除第一季原班人马外,也吸引了来自英国、西班牙的视觉技术专家加入后期制作,将用前沿数字技术让古城“重生”、让壁画“说话”。50余位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学等领域顶尖学者组成的学术顾问团,也正逐字打磨每一段叙事,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学术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何以中国》第二季的出品方,SMG看东方团队未来将把纪录片第二季中诸多“盛唐元素”植入城市生活的各类场景之中,如商圈里还原的“长安西市”、文旅线路中的“唐迹寻访”,抑或是节庆活动中再现的“盛唐雅集”等。通过AI、VR等技术,观众有望“穿越”至唐长安城,漫步朱雀大街、探访大明宫;3D呈现的数字文物则将让用户沉浸式观赏细节、领略故事,打破时空阻隔,让盛唐文明触手可及。
来源:周到客户端